別人都在減少水稻種植面積,她卻把水稻種向全國甚至國外;別人都說種水稻不賺錢,她一年種水稻賺了7000多萬元。她叫馬蓮芳,是鐘祥市一位新型職業農民。
種什么?選用優質原種稻
今年53歲的馬蓮芳是鐘祥石牌鎮馬祠村人,曾在上海經銷農產品,后返鄉投身農業,注冊湖北芳盛集團。“觸動我大規模種植水稻,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馬蓮芳說,在鐘祥,有一種“三顆寸”,潔白如玉,食之味美,為嘉靖皇帝貢米。
2010年7月的*,在長灘鎮長灘河邊一農戶家中,馬蓮芳偶然發現“三顆寸”水稻母體,她如獲至寶。在中國食品保鮮專家韓永苗教授的指導下,應用現代國際領先的生物冷誘導育種技術+常規育種技術,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探索,終于在2012年培育成功。該原種稻經省商檢局檢測為非轉基因稻種,后被命名為“長壽谷”。記者看到,“長壽谷”米粒油光透明如玉,粒長達8.8毫米,比國內一般大米長2.2毫米。
2013年,馬蓮芳開始在鐘祥長灘、長壽、石牌等鄉鎮與農民合作種植“長壽谷”原種稻,面積約2萬畝。后擴大到上海、廣東、山東、海南等地,總種植面積逾10萬畝。
怎么種?輕資產股份合作制
種10萬畝水稻,光土地流轉就要上億資金,錢從哪里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田間找到答案。
鋤草、培土、灌溉……近日,鐘祥石牌鎮橫店村,村主任孫大國掄起鋤頭在地里干活,200畝稻谷長勢喜人。“長壽谷用了快速冷凍種子技術,發芽率高,出苗整齊。”孫大國算賬,7月底收割一季稻每畝純收入1500多元,加上再生稻,全年可賺2000多元,200畝地就是40多萬元。而隔壁地里種的是雜交水稻,每畝收入不到1000元。“種地*的投入是土地費用和人工,我采取輕資產的股份合作制,解決了資金難題。”馬蓮芳說,具體為不流轉土地,農民用土地入股合作種植,稻谷收購價為2元一斤,以畝產1100斤計算,農民保底收入為700斤,收入1400元。多收的400斤收入為800元,扣除500元生產成本后,結余300元參與二次分紅(農民與公司為四六開),分紅收入為120元。這樣,農民種一季稻純收入為1520元,加上11月初收割的再生稻收入,農民一畝地一年純收入達2420元,高出種雜交水稻近一倍。
賣給誰?訂單式銷售走高端
收購價高于市場價一倍多,底氣何來?“我們的成品大米香噴噴有嚼勁,品質高,一季稻米市場價15元到18元一斤,再生稻米28元到36元一斤,市場供不應求。”馬蓮芳說,自己種植的大米銷售渠道主要是訂單式銷售,即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有固定經銷商,采取會員制的方式進入千家萬戶,走高端路線。大米的消費群體主要為白領人士。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