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火鍋“搶風頭”的單品目前當屬小龍蝦了。小龍蝦為什么這么火?久如香小龍蝦、蝦客傳、BOBO蝦島藤等一批網紅店興盛,還有天圖資本、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紛紛加入小龍蝦這一盛宴中。無論是油燜、紅燒還是蒜蓉,小龍蝦明確的社交屬性正在成為餐飲網紅中當之無愧的“花魁”。
鄭州人每天至少吃掉30噸小龍蝦
小龍蝦是上世紀末才在湖南、湖北夜攤上興起的餐飲單品,直到2014年才開始在大眾餐桌上“走南闖北”,2015年開始快速爆紅。
6月份,世界杯讓小龍蝦成為熱賣產品,京東生鮮在6月18日當天,5分鐘內僅“紅功夫小龍蝦”這一款產品,銷量便飆升至1.5萬盒,相當于45萬只小龍蝦。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聯合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在江蘇盱眙發布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鄭州市作為小龍蝦消費大市,小龍蝦餐廳數量有了較大增長。而小龍蝦的銷售方式已經從地攤店的“吃大蝦喝啤酒”為主的銷售方式走向了專業店、品牌店和*飯店,吃小龍蝦成了時尚消費和*消費。
目前,鄭州市至少有1500家有小龍蝦菜品的餐飲店,每天小龍蝦的消費保有量在30噸以上。
小龍蝦從不挑“地兒”,從路邊攤位到*酒店,從網上外賣到家庭廚房,小龍蝦都在消費市場“攻城拔寨”,受到20歲~39歲消費群體的青睞。
養殖、制作難以標準化
小龍蝦如此火爆,其質量也受到監管部門的“青睞”,河南省食藥監局就曾多次公布水產蝦抽檢不合格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小龍蝦行業標準化比較難。在養殖、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缺乏統一的標準指導,造成質量參差不齊,難免有些不合格產品渾水摸魚。
網絡推廣上誘人的加盟費是促使小龍蝦成為網紅餐飲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網絡推廣使用了“開小龍蝦店萬元起步,快速立店,四季暢銷”等說法。無疑,低門檻、低技術、高客單價推動了小龍蝦“遍地爆紅”。
可對于餐飲人士來說,*頭疼的莫過于同一家店呈現給客戶的產品有可能口感不同,更別提“遍地爆紅”的小餐館各有各的“口感標準”了。
曾經火爆一時的小龍蝦品牌“蝦先生很大”(已關店)創始人沈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龍蝦不是*的互聯網產品,主要太難標準化了。
有業內人士透露,受制于養殖、制作等過程很難標準化,小龍蝦的消費已經顯現下坡趨勢。為了達到標準化目的,也有餐飲品牌想盡辦法,如餐飲品牌墮落蝦則采用將活蝦清洗、加工和冷凍,制作成調味蝦的辦法,一并供應給各餐飲店,以期提供標準化小龍蝦產品。
產地分布廣,統一標準難度大
小龍蝦標準化的一個*重要的難題是產地分布較廣,想統一標準需加強區域合作。
《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小龍蝦主要產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安徽、江蘇、湖南、江西等5個主產省產量占全國產量的95%左右。湖北省養殖規模*,湖南省養殖規模增長較快,四川、重慶、河南、山東、浙江、廣西等省(區市)小龍蝦養殖也逐步發展,養殖區域逐年擴大。而在2018年發布的《報告》中,2017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為112.97萬噸,仍然是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5省居前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