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發現清代古茶園!近日,記者隨衢州市、開化縣林業局專家,前往開化縣蘇莊鎮橫中村,實地探秘古茶園。
橫中村距衢州市區110公里,車程兩個半小時。在古茶園發現者程永忠與78歲村民余觀生的帶領下,一行人徒步一公里后,來到古茶園所在地黑崖山腳下。
“古茶園黑崖山位于浙贛省界,海拔1100.3米,常年云霧繚繞,空氣濕潤,土壤透氣,適宜茶樹生長。”程永忠邊走邊介紹。一路向上,沿途植被茂盛,遮天蔽日,十分涼快。不少路段植物蔓生,余觀生老人在前面負責砍去雜草路障。
“據說,在我太爺爺那輩,一批安徽安慶人因戰亂避居黑崖山,除偶爾下山購置生活用品,他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余觀生從小聽說,安慶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從老家帶來的茶樹。后世道祥和,安慶人返鄉。“我小時隨父親上山砍柴時,看到過安慶婆十八棚的遺址。”余觀生說,去年正月,他帶領程永忠找到這片古茶園。
七月草木蔥郁,記者看到,古茶樹多與高大喬木相依偎,四周還有一些小茶樹。程永忠介紹,深山冬季長期積雪,已發現的古茶樹多虧大樹“庇護”得以存活,小茶樹則是大茶樹的后代。
其中一棵古茶樹緊鄰參天杉樹,葉片明顯大于尋常茶葉,顏色呈深綠,撥開長且曲折的枝干,粗矮、遒勁的樹干驚艷呈現。“這么大的茶樹我還沒有見過。”開化縣林業局林政科科長劉鋒驚訝道,“我們此前在附近測量過,上世紀六十年代種的茶樹,直徑為2厘米,而這一棵直徑足有8厘米,樹齡至少百年以上,或者更久。”
隨后,市、縣林業局專家在方圓幾公里范圍內查找,發現直徑6厘米至8厘米茶樹3棵,直徑4厘米至6厘米茶樹4棵。
“這只是茶園一部分,按照抽樣理論,古茶樹真實數量或許超過22棵。”劉鋒說,再加上四周不計其數的小茶樹,與村中老人流傳下的安慶婆十八棚傳說,這符合一個古代茶園的規模和標準。
“對樹齡100年以上不滿300年的古樹實行三級保護,由縣(市、區)林業局組織鑒定后認定。眼下要盡快按照一樹一檔的要求,統一編號,對古樹的位置、特征、樹齡、生長環境、生長情況、保護現狀等進行動態管理。完成這些工作后,我們會將這批古茶樹報省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市林業局森林資源保護中心主任王軍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