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隨著環保政策收緊,我國南方環保壓力增大,生豬養殖無序發展,養豬業經歷深度洗牌。在中央政策引導下,南方省區不斷優化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許多企業紛紛把建設重心由南向北轉移,“良豬北養、精品南運”工程的大幕悄然拉開……
“南豬”為何“北移”
眾所周知,畜禽養殖存在很多污染問題,比如環境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及病菌傳播等,這些問題嚴重損害畜禽養殖業發展的生態環境,也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據環保部門調查,養殖1頭豬產生的污水相當于7個人的生活污水,而一個規模化養殖場未經處理的污染物,其排放量不亞于一個中型工業企業的排污量。
南方是傳統養豬的重點區域,四川、湖南和河南的養豬數量位于我國前三甲。養豬人都知道,沖洗豬圈是養豬場廢水的主要來源,廢水所含的氮、磷等物質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糞污里的抗生素(防豬生病)和重金屬(促豬生長)如果處理不好,會沉積土地和污染水源。在南方水網地區,盡管相關部門加大整治力度,但高成本的糞污處理設備和技術導致有的養豬戶把養殖污水偷排漏排到附近的河溝中,監管難度大,使得當地水體黑臭、富營養化嚴重,已無法承載糞污污染等問題。
為了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2014年以來,我國先后頒布《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及新環保法,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中下游、長江中下游等地開展了大規模的豬場清拆行動,有些地區受到環保限制也開始禁養限養,大大削減了南方養豬大省的豬場數量。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定生豬生產,優化生豬產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在調結構、去產能的同時,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水網較少、環保限制較少、糧食豐富便宜、土地資源廣闊等條件吸引了眾多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紛紛看好北方地區的發展潛力而投資建廠。
北方豬舍個性化建設
“南豬北移”可持續發展要從豬舍開始,北方建豬舍既有與南方建舍相似的方面,同時必須有符合北方自然氣候條件的個性化特點。
1豬舍選址
北方平原地區宜選擇地勢較高、平坦且有一定坡度的地方,以便排水,防止積水和泥濘。地面坡度以1%~3%較為理想。北方山區宜選擇向陽坡地,不但利于排水,而且陽光充足,能減少冬季冷氣流的影響;地形宜開闊平整,不宜過于狹長或邊角太多,否則會影響建筑物合理布局。北方寒冷地區特別要注意避開西北方向和長形狹谷地建場。
2防寒與保溫
我國北方地區寒冷期長,豬舍建設必須考慮防寒和保溫問題,為了減少損耗,在平面布置和空間處理上應盡量減小建筑物外圍面的面積,在保證舍內空氣狀況良好的條件下,應適當降低舍內高度。南向外墻不直接受寒風襲擊,且吸收太陽輻射熱;外墻可采用保溫的墻體結構(空心墻、填充墻)或保溫砂漿砌筑,可以避免冬春豬舍內墻結霜,以提高保溫性能。坡面屋頂應設置天棚,天棚的高度以距離地面2~2.2米為宜。屋頂構造應防范融雪期間水的滲透,以及因檐口結冰柱可能產生的影響。直接迎受冬季盛行風的外墻墻面,盡可能少開門窗。在夯實地面抹水泥砂漿前,在地面上鋪一層厚5厘米的PS板,然后再抹水泥,這樣可以避免豬只爬臥時熱量的損失。
3防風沙
北方地區的西部春季風沙多,為防止沙塵入舍,外墻墻扇四周應加密封條(如木蓋條或絨氈襯墊等)。加強冬季飼養管理眾所周知,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溫度保持在零度以下。因此,在北方發展生豬養殖業需要加強冬季飼養管理。
規規避風險,未來值得期待
盡管“南豬北移”大勢所趨,大企業向北擴張更是刺激北方生豬市場,養殖戶除了通過以上差異化技術提高產能,還要考慮環境保護、物流成本、運輸方式等市場因素,以跨越障礙,規避風險。
1科學規劃,配備糞污無害化處理設備
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不會因為地點的改變而消失。南方養豬場采用的糞污無害化處理方式在北方行不通。因為南方常年溫熱,糞污可以發酵,但在北方有著長達5個月的凍封期,沒有溫度支持糞污發酵,加上土地封凍,即使發酵也無法及時還田。如何綜合利用養殖廢棄物,把豬糞和種植結合起來,建立豬-玉米、豬-水稻、豬-森林等多樣化種養模式是科研人員及養殖戶探索的方向。
此外,養殖戶在規劃豬場建設時應做好環保設計,將排污及配套設施規劃在內,充分考慮周圍環境對糞污的容納能力,避免走上南方污染區的老路。
2延伸產業鏈,解決活豬轉運難題
當前,北方的生豬出欄量持續上漲,但因其人口密度較低、豬肉消費量有限,大部分豬只銷往西南、浙江地區。然而,遠距離運輸,既可能導致疫病擴散,也可能使豬只產生應激反應,導致豬肉品質下降甚至豬只死亡。對此,有專家建議,東北生豬可以通過就地屠宰加工后進行冷鏈運輸,以避免豬只活體運輸產生風險。這就意味著,“商品豬生產-活豬屠宰-肉產品加工”一體化產業鏈將成為未來北方發展生豬產業的趨勢。
“南豬北移”給北方這片黑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廣大生豬養殖戶要把握“南豬北移”的機遇,遵循發展規律,放遠目光,注重環境保護,借助先進的養殖技術,積極發展生豬產業鏈,助力我國養豬業生態化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