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由于缺乏合適的避險工具,玉米價格的波動讓我們在經營中遇到了不少困難。而‘保險+期貨’很好地規避了種植風險,幫我們種植戶解決了收益不穩定等很多問題。”近日,年近五旬的安徽泗縣農民汪夫利高興地告訴記者。
10年前,航空兵轉業的汪夫利回鄉承包了500畝田地,簽訂了15年的合同并*性預付了5年的承包費。然而種地一點沒有比在部隊開飛機容易,一場大風就可能顆粒無收,市場價格的波動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汪夫利曾一度陷入困境。
和汪夫利一樣,安徽省阜陽市種糧大戶葛翔對災害、產量和糧食市場價格波動等帶來的風險同樣心里沒底。2011年從安徽科技學院畢業后,葛翔就跟著父親進行糧食生產。葛翔的父親是“全國種糧大戶”,其合作社共流轉承包土地約8000畝,其中有5000畝從事糧食生產,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品種為主。“如果碰到自然災害,糧食價格下降,種糧大戶毫無招架之力。”葛翔說,2016年,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玉米“保險+期貨”試點,讓和他一樣的很多種糧大戶吃上了一顆“定心丸”。
期貨市場如何創新服務三農模式,充分發揮其作為金融衍生品工具的積極作用,是交易所、期貨公司甚至保險公司不斷探索的新課題。近年來,在大商所的支持下,國元期貨與國元保險根據市場需求創新積極開展“保險+期貨”試點,推出了玉米價格險和收入險,幫助農民降低玉米價格波動與種植產量下降的風險,指導農戶合理安排組織生產,確保農戶總體收入平穩,以達到更貼近農戶實際需求、更好解決農戶問題和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的目的。其中,玉米價格險試點項目保障了安徽省亳州和淮北地區的9.182萬噸玉米,以大商所黃玉米期貨C1801合約為保險標的,目標保險價格由安徽省參保當地種植大戶、貧困戶根據盤面價格商定,期限為2017年8月7日至2017年12月7日。2017年12月7日,玉米C1801合約保險期間內的約定結算價為1661.8元/噸。保險公司按照承保價格1670元/噸,賠付農戶共計80.8萬元。
玉米收入險試點項目保障了安徽省阜陽地區的4.5萬噸玉米,以大商所黃玉米期貨C1801合約為保險標的,目標保險價格由安徽省參保當地種植大戶、貧困戶根據盤面價格商定,期限為2017年8月7日至2017年12月7日。
阜陽市是安徽省主要的玉米產區,黃淮海較有影響的玉米集中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基本維持在25萬公頃左右,約占全省面積的35%,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超過該省1/3。此次項目涉及玉米種植大戶200余戶,按畝產900斤投保,覆蓋面積10多萬畝,種植大戶參保意愿強烈。在安徽這樣的非主產區開展玉米收入險試點,能夠更為直接有效地規避玉米價格下跌、產量下降為農戶帶來的雙重種植風險,充分保障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對穩定糧食生產、保護農民利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再保管理部總經理高鍔介紹,201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響應中央要求,在安徽省委1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繼續開展‘保險+期貨’試點。擴大農產品收入保險試點。”安徽地區玉米“保險+期貨”價格險、收入險試點受到安徽各級政府重視和支持,并給予保費補貼,受到了當地農戶的歡迎。經過連續兩年的試點,“保險+期貨”模式得到了安徽省試點地區管理部門和種植戶的認可,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三農”工作中,充分發揮了期貨市場的功能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示范帶動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