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休閑農牧業——農牧民增收新模式
休閑農牧業——農牧民增收新模式
農業網   時間:2018/7/20 9:13:00  來源:青海日報  閱讀數:423

  目前,青海省通過國家認定的休閑農牧業示范縣有8個、*美鄉村12個、美麗田園3個,全國及省級休閑農牧業示范點135家;各類休閑農牧業經營主體達2535家,從業人數4.5萬人,年接待游客1646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元,休閑農牧業的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逐步顯現,不僅拓展了農牧業文化傳承、休閑旅游新功能,而且為農牧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

  七月的門源回族自治縣祁連山生態牧場,綠草如茵,天寬地廣。旅游的黃金季節已經到來,牧場里歡歌笑語,游人如織。祁連山生態牧場始建于2015年,是集生態養殖、旅游觀光、民俗體驗、野營露宿、高原養生為一體的草地畜牧業創新園區,生態畜牧業發展初具規模。“孩子高考完了,一家人過來放松放松,沒想到牧場這么大,活動內容這么多,還有這么多的小吃,我們覺得一兩天都不夠玩,想在這兒多住幾天。”西寧海湖新區的李女士說。

  “我們流轉天然草原面積1333.33公頃,現在有特色牦牛賬房48頂,牧游體驗走廊有5公里。牧場分天然牧場觀光區、生態養殖畜牧產品展示區、特色民俗體驗區、人文景觀區、休閑運動養生區,包括草原住宿、餐飲,以及民俗歌舞展演區、牧場步行街等九大功能區,各功能區自然銜接,綜合功能強。我們探索采用了‘牧場+基地+農牧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條農業休閑觀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生態牧場董事長侯永來介紹。

  據了解,牧場去年接待游客近6萬人次,銷售牛400頭,年利潤達200余萬元,為周邊農牧戶提供就業崗位30個,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輻射帶動北山、西灘等鄉鎮200余戶農牧民養殖西門塔爾牛,年戶均增收6000余元;帶動周邊300余名農牧戶,利用公司資源優勢,進行蜂產品、酸奶等農副產品銷售,年人均增收1000余元。在牧場上班的北山鄉大泉村村民竇淑琴告訴我們,以前除了在家放牛干活,很少有掙錢的機會,現在在牧場找到了工作,不但有了可觀的收入,還能照顧到家里,心里每天都是快樂的。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的飛速發展,青海省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巨大的消費市場和良好的發展根基使這一朝陽產業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青海省出現了許多高品質生態休閑農牧業品牌。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已成為青海省農牧民增加收入、實現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以發展休閑農牧業和創建鄉村旅游示范縣(點)為抓手,青海省各級農牧部門近年加快美麗田園、美麗鄉村建設,探索農牧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體系逐步形成,規模層次明顯提升,呈現持續較快增長態勢,為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就業增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省農牧廳廳長王玉虎表示。

  過去,人們說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窎溝鄉邊麻溝村,想到的多是窮鄉僻壤,土墻危房。因為交通不便,窎溝地區長期以來發展緩慢,而邊麻村是窎溝鄉*遠*深的一個村子,更是一窮二白。而如今的邊麻溝,整潔道路兩旁的花叢灌木格外翠綠,一家家掛著燈籠、豎著“農家院”字樣的廣告牌整齊排列在路兩邊。一個個新建的特色民宿木屋,在遠處山坡茂密森林的映襯下,顯得明快清新。腳步匆忙的村民,不是忙著到“花海”務工,就是要在自家的農家院里迎接客人。

  村民李萬倉家是村里*早一批帶頭經營農家院的。“當時拆了家里的火炕,買來了新的桌子椅子,院子里種上了花花草草。回想起農家院剛開張的時候,還有些擔心。村上的李書記參加了省上的黨代會,回來給我們大家講,省上都支持我們發展生態旅游,我們心里一下就踏實了。”李萬倉說。

  李萬倉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村支部書記和主任發起成立了大眾農業觀光專業合作社及花海農莊,村民自愿入股。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已由*初的5戶增長到了現在的133戶,農家院達到41家,家庭賓館有10家,戶均增收萬元以上,村里10戶貧困戶也全部脫貧。“前年7月花海景區營業后,客人天天爆滿,要是臨時來都不一定有地方吃飯。通過經營農家院,一年純收入就達到近8萬元左右,現在投入的本錢也掙了回來。去年的收入自然也不用說。以前守著土地賺不了幾個錢,現在地值錢了,在自家門口就可以掙到錢。”李萬倉說。

  “放在以前,能在家門口掙錢那是‘睡夢里都不來的事情’。”說起村里的變化,曾經的貧困戶仲尕文,打開了話匣子:“我們家世代都是靠天吃飯,好的年景還能過得去,遇上差的一年收成就沒有多少。所以村里多數人不種地了,出去打工。村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就剩下一些老人孩子。后來,在村支部書記李培東的帶領下,我們全村人都參與建設‘邊麻溝花海’。之前好多人對村里發展旅游還有一些疑慮,但李書記和黨員帶頭籌集資金,帶頭出錢入股,消除了我們的顧慮,村民也都積極入股合作社,有錢出錢,有地出地。我也把政府補助的產業扶貧資金投了進去。現如今,我個人到‘花海’打工,每月能領到2400元的工資,到年底還能在‘花海’入股資金上分紅。我大女兒還在上學,以我現在的收入完全能夠貼補家用和承擔女兒的生活費。”

  發展休閑農業,全體村民參與入股,邊麻溝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鄉村振興之路。過去的“窮山遠山”,在村民思想轉變中,真正變成了今天的“金山銀山”?;ブ磷遄灾慰h油嘴灣花海農莊,地處東和鄉麻吉村,是一家以花卉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農業生態鄉村旅游樂園。

  建設初期,油嘴灣花海農莊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先后有93戶農戶以土地、宅基地、資金入股的方式積極參與其中,農戶入股資金近130萬元。除此之外,還利用沿線設立貧困戶經營攤點等形式,為村上6戶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對村里有條件、有能力參與經營鄉村小吃、農家樂的農戶采用免費提供經營場地、提供改造方案、爭取改造資金等措施,*程度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ê^r莊的建成與運營,讓小鄉村變美的同時,也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

  農家樂的經營戶任大貴,家里以前經營小賣部,送清油是主要收入來源。他感慨道,“去年村里有了花海,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我也在公司管理人員的動員下,把自家院子改造成農家樂。去年在短短的兩個多月里,就收入3萬余元。今年隨著油嘴灣鄉村旅游的發展,估計客人會越來越多,收入也一定比去年好。感謝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感謝村里帶頭人對我們的引導。”

  農莊員工袁玉相告訴我們,以前因為孩子小,家里還有老人需要照顧,沒辦法外出打工,如今村里有了花海農莊,可以每天在家門口上班,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還可以照顧老人,操心孩子,家里的農活兒也不耽誤,并且學到了許多鄉村旅游服務的知識,感覺挺滿足。

  依托農牧業示范園區、現代農牧業產業基地、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青海省將逐步形成現代休閑農牧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使休閑農牧業成為鄉村旅游產業的支柱、農牧民增收的主渠道。6月,海東市樂都龍田科技公司李家壕村的66.66公頃近8萬株盛果期櫻桃樹果子熟了!一串串色澤鮮艷、晶瑩美麗、黑紅相間的櫻桃掛滿枝頭,吸引了不少群眾和游客前來觀光采摘。近年,樂都區將大櫻桃作為一種特色產業,引導農民廣泛種植。該區以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農家樂建設為契機,沿國道線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以城鎮建設為依托,積極開展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構建以點、線、網、片相結合的果品生產格局,大力培植大櫻桃生產基地,建設大櫻桃觀光園。過去的“旮旯地”,如今成為旅游休閑的好去處。在賞花、采摘、游覽中,鄉村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省農牧廳經作處處長毛建梅介紹,“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產業轉型發展中,青海省各地積極開發農牧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以農牧事體驗、觀光采摘、景觀旅游、購物娛樂、食宿休閑、農耕草原文化為傳承、農牧民創業為內容的休閑農牧業,加快美麗田園、美麗鄉村建設,‘休閑農牧業+’產業初具規模,農牧民就業創業空間不斷擴大,形成了傳統農業觀光型、設施農業休閑型、民俗文化體驗型、草地生態旅游型、風景名勝依托型等五種發展類型,并逐步向主題化、產業化、區域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青海省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將成為青海省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今后我們將用3-5年時間形成布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休閑農牧業發展格局,針對全省重點旅游線路和項目布局,在項目、資金、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品質生態休閑農牧業品牌。”省農牧廳廳長王玉虎說。

  走進鄉村,走進農莊,品味農韻,回歸自然。正是在發展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的過程中,高原大地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生態良好、產業多元、村風文明的美麗鄉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y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