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的大棚骨架初具雛形,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放眼望去,蔚為壯觀。 7月17日,在陵城區千畝智慧農業大棚項目現場,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幅令人震撼的景象。
去年,臨邑縣凱盛浩豐(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剛一建成,便驚艷了無數人。今年,隨著陵城區千畝智慧農業大棚項目的建成,單體*面積400余畝,國內單體*智慧大棚的紀錄將被刷新。
德州發展的大機會在現代農業。
市委書記陳勇多次強調,發揮農業大市的優勢,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機遇,引進央企參與現代農業建設,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升級,將德州打造成為周邊城市的“放心農場”。
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指出,農業不是包袱,而是財富,農業不僅能富民,還能強市。農業不是夕陽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關鍵是找準路子,*發力。
德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京津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為契機,全力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扎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項目。
德州,正加快由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
智慧大棚為核,現代農業組團發展
眼下正是多雨的時節,對陵城區千畝智慧大棚項目施工造成一定影響。據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陵城區項目負責人趙彧卓介紹,現在項目處于鋼結構施工階段,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預計項目7月底完工。
這一體量巨大的工程,對*度有著苛刻的要求。 7000余根立柱縱向、橫向、高度三位一體必須做到零誤差,坡度*,頂部無漏雨、無積水。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棚頂層覆蓋材料已經運抵施工現場,待鋼結構完工后,將進行安裝。據介紹,這種覆蓋材料是一種散射光的玻璃,傳統玻璃透光率為89%,而這種特殊的玻璃透光率高達95%以上,陽光可以均勻灑在每一棵植株上面。
智慧是科技的凝結。這一項目由世界*的農業院校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提供技術支持,采用無土栽培方式,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不僅灌溉、降溫全部實現自動化,還能夠根據產業鏈下游銷售情況適時改進生產。所有軟硬件設施全部圍繞作物生長需求設計,能夠持續批量生產符合全球農業標準的高品質蔬菜。
陵城區千畝智慧大棚項目是我市智慧農業大棚二期項目之一,比臨邑智慧大棚項目規模更大。“棚體更大,有助于形成更為穩定的棚內生態,對作物生長更為有利。”趙彧卓告訴記者,“陵城區項目在城市管網建設、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都要優于臨邑項目,特別是交通區位優勢也非常明顯。”陵城區千畝智慧大棚項目靠近鳳儀城萬人社區,這一社區集聚了附近13個村的村民,他們對農事比較了解并且吃苦耐勞,是*的用工來源。此外,臨邑項目在項目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也將運用到陵城項目當中去。
預計今年11月,項目就可竣工投用,將種植櫻桃、雞尾酒綠色無公害番茄、黃瓜、彩椒等產品,還將探索種植花卉植物等。結合這一項目,陵城區還將推進智慧農業創新谷建設,發展鄉村觀光旅游業等產業。
這一項目與我市東部城區規劃建設息息相關。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啟動東部城區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確定率先啟動科技組團、商務組團、公共服務組團、生態組團、產業發展組團、現代農業發展組團等“六核”組團,其中以智慧農業大棚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發展組團就位于項目區內。
打造高集聚度智慧農業發展中心
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智慧大棚向科技要來效益。今年1月初,臨邑智慧大棚項目*批定植番茄采收上市,預售訂單已全部訂完;三年達產后,年生產供應量達到5100噸,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5年(含建設期)。
智慧大棚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農業工廠”。新技術、新模式顛覆了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既有效避免過度使用水肥造成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環境惡化、農產品安全無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又引領農業發展方向轉變。
智慧大棚,優在許多方面——
單體面積大,土地利用率高。大棚的土地凈利用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傳統農業大棚只有46%左右;
結構設計先進,光照效率高。前期,大棚設備基本靠荷蘭進口,現在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正結合每個項目的具體情況,致力于實現設備的國產化;
大數據先行,物聯網智能控制。智慧大棚,水肥的混合比可以達到千分之一的誤差,確保每一個植株得到平均分配的營養。此外,通過物聯網技術,分布在大棚內的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傳感節點,實時采集環境信息,并經電腦終端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研判后做出自動調節指令;
輔助設施全面,實現綠色生產。溫室內基本實現零農藥,利用熊蜂授粉,病蟲害生物防治,綠色、健康、無公害,采摘后可直接食用;
品種百里挑一,產品量高質優。在全年的生產季里,單平方產量達到85公斤,是傳統溫室(20多公斤)的3-4倍。
市農業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在臨邑縣、陵城區共有14個智慧農業大棚項目在建,總投資近20億元。
智慧大棚三期項目也正在積極籌備中,計劃3年內共建成30個,配備中荷卓越創新中心建設,打造成為全國聚集度*的智慧農業發展中心。同時,在農業科技、勞工培訓、農業物聯網、現代農業運營服務等領域研究并轉化核心技術與成果,打造整合荷蘭技術資源、政府資源、企業化服務能力的聯合創新平臺,帶動德州農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建設全國智慧農業技術輸出中心和勞工培訓中心。
率先建成綠色高產、精致高效、特色優質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在慶云縣尚堂鎮,山東水發航天現代農業科技園項目智慧溫室主體框架已經安裝完成,暖通地埋和二氧化碳地埋主管道已完成,生產區四周散熱管已安裝完成,幕簾傳動系統安裝完畢。項目規劃占地5000畝,設南部有機農業生產和北部休閑觀光農業兩個板塊,總投資10億元。
下一步,慶云計劃開工建設3個占地面積分別為1萬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溫室,建設10萬平方米的日光溫室和占地200畝的采摘園,努力打造京津冀地區高品質果蔬的批量化生產基地?!毒┙蚣絽f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德州“一區四基地”的定位,將德州打造成為京津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這為德州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戰略機遇。
我市也高標準編制了《德州市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2016-2020)》,把引進和運用新項目、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作為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工程。
德州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目標定位也已確定:在全國率先打造三生融合、產銷互動的生態信任農業先行區,將德州市打造成服務京津冀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和放心農場,在全國率先建成綠色高產、精致高效、特色優質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德州,正在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上堅實前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