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茬我主要種的是甘藍菜、青筍和菜花,基本上能賣2萬多塊錢。”記者日前在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小島村采訪時,正在田里采收青筍的農民劉天國如是說道。
在小島村西邊,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基地里,青筍長勢喜人,第二茬種植的蔬菜也泛起了嫩綠。據介紹,劉天國種了4畝地,2畝菜花和1畝甘藍菜,已全部采收完,并種上了第二茬大白菜。目前,青筍正在大量上市,菜農正在忙碌著采收青筍。
為了能讓蔬菜賣上個好價錢,早上5點,劉天國和妻子就來到自家的地里采收青筍,第二天凌晨2點他就要起床給蔬菜批發市場交菜。“菜花和甘藍菜已經收完了賣了近2萬元。青筍的價格也還可以,估計能賣幾千塊錢,等第二茬菜下來收入會過5萬元。”劉天國邊說著,邊有條不紊地采收田壟里的青筍。劉天國說:“我們一般要忙活到天黑,第二天要趕著交菜,*干12個小時很正常!”
蔬菜種植技術是關鍵,劉天國說:“剛開始種菜的幾年,瞎種,后來經過技術人員的指導和自己慢慢摸索,這幾年,也懂了些種菜技術。”每年,村里還會借助農民技能培訓班、農家書屋等平臺,組織各種技術培訓,提升農民的種植技能和種植效率,逐步培養出一支有技術、會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
多施農家肥養地又養菜。“農家肥,對農作物的吸收利用很有作用,還能防止某些作物病害。”每年,為了保證蔬菜的品質和土地的肥力,劉天國都會購買2000多元的農家肥施到自己的地里。“基本上保證2畝地里施1輛農用車農家肥,這樣才能起到效果,因為我們這邊土地堿大,施少了土地沒有肥力,菜長不好。”劉天國說,由于地里主要施農家肥,這幾年蔬菜長勢比較好,同時也減少了藥物殘留,更加綠色環保,沒有出現爛菜的現象。
下一步,他計劃在1畝菜地上修建蔬菜大棚,嘗試在大棚種植蔬菜,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