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慶市大同區市民文明公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尊老愛幼、鄰里互助……迎著夏日暖陽,行走在大同區鄉村路上,隨處可見一幅幅內容豐富的標語和圖文并茂的宣傳畫,它們散發著濃郁的鄉村文化氣息,在墻壁上說著“文明話”、嘮著“文明嗑”。
這是大同區通過實施文化長廊建設,以墻壁文化帶動農村文化教育的一項舉措。近年來,該區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來抓,全區上下“一盤棋”,以文明創建、文化熏陶、*美引領、機制助推促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動力”。
發力除“痛點”把脈開“良方”
日前,大同鎮黨委聯合大同公安分局、區城管局等部門,對大老路西側20多座違建小廟宇進行了集中拆除,同時做好環境清理和綠化美化,并通過村屯廣播引導和教育廣大村民樹立科學觀念,促進鄉風文明。
大同區以“講文明、樹新風”為載體,通過廣泛宣傳科學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農民科學素質;通過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并針對封建迷信、亂埋亂葬、賭博、不贍養老人等鄉風文明“痛點”,開展專項治理。
紅白事大操大辦,是很多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陋習。大同區積極作為,將群眾性改革交給群眾去推動,引導各鄉鎮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組織,開展鄉風評議,用鄉賢引領、民間輿論、群眾評價的力量,褒揚社會新風,批評不良現象。
鄉村文明,既要“里子”實,又要“面子”美。這個“面子”就是農村環境衛生。大同區通過開展“清潔家園”行動、實行院外“三包”制度,集中治理了柴草亂放、糞土亂堆等“五亂”現象,實現了路凈溝清、樹綠花鮮;開展星級衛生文明村屯戶評比等活動,推動鄉村環境治理常態化、長效化,讓鄉村文明建設成果有了后續保障。
營造“軟環境”催生新動能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們不斷探索產業扶貧路徑,把食用菌產業項目作為重要抓手,助推每個貧困戶增收千元,爭取全村39戶早日脫貧。”太陽升鎮葡萄花村委會主任鄭福說。
大同區推動鄉風文明行動與脫貧攻堅、鄉村旅游、基層黨建等重點工作深度融合,將軟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尤其是以鄉風文明行動為牽引,幫助貧困群眾“健精神”“富口袋”,激活了內生動力。目前,全區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72個,1555戶貧困戶均有產業幫扶干部幫助發展產業,簽訂增收協議;發展扶貧合作組織33家、扶貧企業6家,帶動貧困戶1375戶增收致富。
自從設立了黨員連心路,老頭山鄉老山頭村的黨員高召全就忙了起來,每天拎著掃把來回巡視,清掃垃圾、打掃衛生、綠化樹木花草,管理得那叫一個精心。
大同區從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鄉風文明問題入手,深入開展“治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以黨建引領基層自治、共治,各鄉鎮按照由村到鄉、由內到外的方式,力爭做到村村有黨建文化、屯屯有黨建色彩,實現黨建文化全覆蓋。
得益于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鄉風文明的提升,大同區的鄉村旅游更火了。該區打造了綠色生態游、石油文化游等40多個鄉村旅游點,村民從土地流轉、參與鄉村旅游建設、就近就業等渠道獲得了穩定收入。
播撒“文明種”傳承好鄉風
抓鄉風文明,促鄉村振興。大同區以文化墻建設作為切入點,在鎮村主要街道、路口及明顯墻體繪制面積近1萬平方米;建設鄉賢榜47塊,評選出為家鄉建設助力、支持家鄉發展的賢才。
“今年,我們在7個村規劃建設了5500平方米的文化墻,在長林村建設了移民文化墻,讓干部群眾出門就能看見、抬頭就能望見,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林源鎮黨委副書記吳三要說。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把鄉村文化建設擺在了突出位置。大同區通過抓品牌活動促帶動,讓鄉村文化活起來,讓文明鄉風濃起來。
大同區委宣傳部持續開展“*美”系列評選活動,評選“*美農家”“*美創業之星”等8類典型,兩年來共評選出區級*美系列55人、鄉鎮級*美系列個人350人等;八井子鄉婦聯舉辦“樹文明新風,展家風家訓”讀書活動;志愿服務活動進鄉村活動蓬勃開展,累計注冊志愿者9240人,年初以來開展“三關愛”“我們的節日”“日行一善”等活動35次,志愿者參與人數163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間為387小時……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時下,不斷提升的鄉村“顏值”,更加濃厚的鄉風底蘊,不斷滋養著大同區鄉村振興之路,一幅副“村民富、村莊美、村風好”的鄉土畫卷徐徐展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