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浙江舟山普陀區漁業轉型升級、漁船捕撈生產創新,近日,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漁舟晚棹·美麗浙江”暑期社會實踐團對當地漁民船長周衛國進行關于漁船安裝“不凍液”保鮮設備的訪談,并邀請到了該項技術的研發者,舟山順暢海洋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施延軍,一起現場參觀了對周船長“不凍液”保鮮制冷設備改造后的“浙普漁68801”漁船。
首先,實踐團來到位于船艙內的保鮮倉和制冷倉,施延軍展示了位于艙內保溫室的“不凍液”制冷保鮮設備。他表示,成功安裝“不凍液”保鮮設備后,“不凍液”可在-30℃環境下不凍,持續發揮保鮮制冷效果,提高了遠洋捕撈保鮮效率,保證了海產品的質量,船員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隨后,周船長在漁船駕駛室內與實踐團成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周船長表示,這項技術幾年前處于試驗階段,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周船長冒著巨大的虧損風險,樂意承擔對漁船“不凍液”保鮮技術改造失敗的損失,成為“不凍液”冷凍保鮮改造“*個吃螃蟹”的人,也成為*批受益者。
“不凍液”制冷保鮮技術替代了傳統的氟利昂制冷保鮮技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大大減少了氟利昂泄漏造成的漁民中毒傷亡等事故,有效保障了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其超低溫、長時間制冷的優點提高了海產品的保鮮時效,減少了氟利昂對海洋環境和大氣環境的污染,對漁民增收和海洋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周船長安裝“不凍液”冷凍保鮮技術的漁船成為普陀區和舟山其他地區漁業捕撈轉型升級的模板,為提高漁民生命安全保障,實現漁民增收、改善漁民生活提供了成功的借鑒模式。“不凍液”冷凍保鮮技術的漁船改造工程也成為普陀區建設“漁業轉型升級示范先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漁業捕撈環節對推動普陀區漁業生產,促進漁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