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百年梨鄉的新生(圖)
百年梨鄉的新生(圖)
農業網   時間:2018/7/26 9:28:00  來源:重慶日報農村版  閱讀數:368

  這段時間,銅梁區慶隆鎮金源村秋山農莊園,成排成行的梨樹上,穿著保護袋的梨子掩映在枝葉中,園內散發著誘人的果香。林下的便道上,閃動著城里人前來采摘的身影,歡聲笑語在林間回蕩。

  “梨園種植的品種主要是圓黃和翠冠,梨果品質優良,加上有了國家地理標志的金字招牌,在市場上非常搶手。”果農張曉渝說。

  百年梨鄉,風光不再

  慶隆鎮背靠毓青山,小安溪河穿境而過,地形以小丘和開闊壩地為主。濕潤溫和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地,加上充足的光照,特別適宜梨樹的生長。

  “慶隆鎮的梨子,在縣志上有記載的就有160多年的歷史,現在冬筍村的‘百年梨園’里,上百年的老梨樹還有50多棵。”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冬筍村89歲高齡的老農周生富回憶起梨鄉的盛景說,自己當小娃兒的時候,滿村的梨樹又多又高又大,*的樹蔭快有一個籃球場大,夏天是乘涼放牛的好地方,自己經常和小伙伴攀爬到梨樹上玩耍和采果。

  “那個時候,慶隆梨出名得很,縣里頭賣的梨子都是我們慶隆產的,可以說,梨樹就是各家各戶的搖錢樹。”周生富說。

  時過境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梨樹管理跟不上,樹勢衰退老化,梨果品質下降,慶隆鎮百年梨園的風光不再。

  新品栽培,恢復生機

  漫步在慶隆鎮,高大挺拔的老梨樹雖然不時可見,但更多的是滿坡滿溝矮化栽培的新梨樹。

  “慶隆鎮現在梨樹有5000多畝,主要分布在冬筍村、金源村、慶新村、同康村4個村,品種以黃花梨、圓黃、翠冠、蒼溪雪梨為主。”該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蘭天英介紹說,從2005年開始,慶隆鎮發出了重振百年梨鄉風采、讓梨果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果的號召。

  從2005年以來,該鎮通過科學規劃,一方面逐步淘汰和改造了上千畝衰老梨樹,一方面引進高產優質新品種,新栽種的面積達到4000畝。全鎮80%的農戶在房前屋后都栽了梨樹,其中兩畝以上的家庭小梨園就有500多個。

  與此同時,組建起了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在林果專家的指導下,制訂了一整套科學管理方法,指導果農按照標準化生產,除在品種上淘弱去劣、引進優良品種外,還重點采用了矮化密植、科學修剪、人工授粉、套袋護果和太陽能燈殺蟲等配套技術,并施用有機肥和專用復合肥,

  幾年時間,慶隆鎮梨種植面積大幅增加,而且梨果品質也隨之提升。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田間測定后,獲得了重慶市無公害梨子產地鎮和重慶名特農產品稱號。

  走進秋山農莊梨園,樹上的一個個梨子被紙袋包裹著,撕開紙袋,一個個金黃色的梨子露了出來。“這些梨子個頭平均有五六兩重,*的超過1斤,品種叫圓黃,味道特別甜,水分也多,還有淡淡的香味。”蘭天英給筆者介紹了其中的一個梨子品種。

  打造品牌,重振聲威

  2012年,慶隆鎮根據梨子發展的歷史、現有梨園的規模以及優良的品質,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了申報地標梨的材料。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的審核,慶隆鎮梨子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為了保護和傳承好這項榮譽,近年來,在慶隆鎮,科學栽培,標準化規范管理,成為梨農的自覺行動,出產的梨果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慶隆鎮也因勢利導大打地標牌,通過舉辦“賞花節”“采果節”吸引消費者,幫助梨鄉群眾增產增收。特別是今年,梨園漫山遍野繁花似錦時,鎮里啟動了梨花節系列活動,組織區攝影家協會開展“我與梨花有個約會”大型攝影采風活動,舉辦“驢友露營及大型篝火晚會”“銅梁車隊騎行”等活動,吸引了10多萬游客前來踏青賞花。

  時下正值梨果成熟季,當地又積極籌辦了“繽紛七月,與梨有約”采摘季活動。

  與此同時,慶隆梨不斷亮相銅梁首屆鄉村文化旅游節、西部農產品交易會等節會,贏得了更大的聲譽。

  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讓果農嘗到了甜頭。該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在慶隆鎮,種半畝梨脫貧,種2畝梨發家,種5畝梨致富,已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真實寫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