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近日,揚州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對揚州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給工作開展評議,通過現場詢問的形式,檢驗政府部門工作實效。
調查組抽檢
未發現農藥殘留超標的樣品
7月初,市人大常委會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給評議調查組對市區4家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3家農產品生產基地31個蔬菜樣品進行抽檢(農藥殘留定性檢測),未發現農藥殘留超標的樣品。
在向市人大常委會的匯報中,評議調查組透露,全市持續推進“1161菜籃子”工程和“115”鮮奶及放心肉工程。市區新建與提升標準化蔬菜基地2000畝,全市蔬菜生產面積達65.8萬畝,在廣陵沙頭、邗江槐泗、江都吳橋等地建設了市區*“菜籃子”基地。與此同時,我市著力品牌創建,以政策鼓勵和證后監管為抓手,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目前,全市已有1268個品種獲得“三品一標”認證,其中綠色食品121個、有機食品184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5個。另外,我市積極培育以冶春餐飲企業為代表的融合食品、餐飲、旅游等于一體發展的龍頭企業,構建“生產基地+企業中央廚房+門店銷售”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發展。
尚存薄弱點
聯誼批發市場硬件建設滯后
目前,我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給還存在哪些問題?評議調查組在匯報中指出目前存在的四大不足。
“小散戶管理有盲點。”評議調查組認為,我市對大量分散的、小規模的農戶監管還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是基層監管力量薄弱,二是農業標準化推廣較難,三是外地承包戶從老家購取違禁藥物亟待加強監管。
“供需互信無視點。”評議調查組認為,使消費者能看到所用農產品的“前世今生”,使農產品生產、用藥、儲運、銷售過程透明化、可視化,是互信基礎,亟須建立可視可查平臺和機制。
“準入準出差交點。”評議調查組認為,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銜接機制不夠健全,沒有完全做到無縫對接。市場準入制度執行不夠嚴格,索證索票者不多,特別是檢測合格證索要的不多。同時,一些市場主辦單位對準入檢測工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抽檢比例偏少,特別是作為市區蔬菜供應主渠道的聯誼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硬件建設滯后,離“凡進必檢”的要求還有差距。
“提質擴量缺支點。”評議調查組認為,一是經營主體專業水平不高,二是農技隊伍服務能力弱化。
未來怎么做
加快推動聯誼批發市場遷建
在詢問環節,針對小農戶生產銷售農產品的安全監管難題,市農委在回答中表示,建立散戶監管名錄并每年進行動態更新,將所有散戶納入網格化監管。繼續對小散戶,主要是蔬菜種植戶實施“四個一、四到戶”監管,即“每戶送一份質量安全告知書,做到生產主體責任到戶;每戶至少參加*培訓,做到培訓指導到戶;每戶上門抽檢*,做到質量抽查到戶;每戶發放一份產地證明,做到產地準出管理到戶”。對每個散戶要求每年上門抽檢*,增加為半年抽檢*,并加大平時的風險監測力度,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予以整改。
針對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問題,市農委在回答中表示,按照新《農藥管理條例》,今年8月1日起,所有農藥經營者都要領取農藥經營許可證,實行許可經營。領取農藥經營許可證必須滿足中專以上學歷或56個學時的培訓經歷,有30平方米經營場所和50平方米倉庫,有農藥進銷存功能的農藥溯源管理系統等條件;對限用農藥實行定點經營、實名制購買。根據農業部2567號公告,對限制使用農藥實行定點經營,實名制購買;沒有實行定點經營的限制使用農藥也要求實名制購買。
市食藥監部門在回答委員問詢時表示,針對我市聯誼蔬菜、水產、朝蘇冷凍等批發市場基礎條件差、已無法具備市場準入待檢場地等問題,建議加快推動批發市場遷建、新建揚州市農副產品交易中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