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村之舟,需要“船長”的領航把舵,需要“水手”們的搖楫劃槳。
2018年以來,為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使鄉村振興戰略早日惠及千家萬戶,浙江臨安派出了由區委常委領銜帶隊的9支鄉村振興工作隊,組建了由相關部門業務骨干組成的6支鄉村振興人才服務隊,并向后進村持續配強、下派*書記。
七月流火,酷暑當頭。他(她)們頭戴草帽,頂著烈日,走田壟,訪農家,為村落景區建設出點子,為退化竹林改造謀出路,為項目資金落地共夜話……
“船長”*把舵,“水手”奮力劃槳,臨安振興鄉村之舟正劈波斬浪,駛向美好的彼岸。
區委常委們的新使命
前段時間,臨安區委常委、組織部長俞偉頂著烈日酷暑深入他所聯系的於潛鎮、河橋鎮各村,走訪調查小微權力的規范化運行,督查指導村集體增收、“消薄化債”等工作。為昔口村加快推進村莊整治,打造*美麗宜居村落出謀劃策;為潛東村招引三產項目,發展鄉村旅游,牽線搭橋;為農民飲用水項目在河橋落地建設積極奔走……
與此同時,臨安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吳春法先后走進清涼峰、天目山等鎮,就臨安與浙江農林大學探索建立鄉村振興研究院、共建同心服務基地、助力大明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等議題進行了調研督查。
俞偉、吳春法冒暑奔波只是臨安鄉村振興工作隊“常委隊長”的縮影。自上個月,臨安組建鄉村振興工作隊以來,由9名區委常委任隊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隊就紛紛走進各自聯系的鎮街,以上率下開展鄉村振興的指導和督查。
2018年以來,臨安制定了鄉村振興“產業提質、宜居建設、文化興盛、鄉村善治、強村富民、改革助力”六大行動計劃。為加快六大行動的推進實施,臨安區委決定組建九個鄉村振興工作隊(簡稱工作隊)。
工作隊以全面提升基層組織力為己任,督促指導鎮村兩級制定切實可行的鄉村振興工作方案,確保鄉村振興任務落實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實效。工作隊還聚焦“小微權力”規范運行,積極參與黨務、村務、財務監督,及時發現、督促整改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督促推進臨安“富村十條”等惠農政策的落實落地,并為各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爭取政策支持,確保“消薄”工作任務全面完成。
工作隊的工作方式既有面上的召開會議、座談交流、查閱臺賬等形式,也有“突襲式”的不打招呼、不發通知、入戶隨機突訪農戶等方式,通過明察暗訪,及時梳理發現鄉村振興工作在推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政策落地“走偏”、工作落實不力的,將進行嚴肅問責,倒逼各級黨組織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
據了解,截至目前,9支工作隊的足跡已經遍布臨安全區的18個鎮街。共計召開動員會18次,聽取專題匯報20次,開展座談交流110次,共計走訪116個村,走訪450戶農戶,與380人進行了個別談話,發現并糾正問題49個。
“田秀才”的“六大行動”
領導們身先士卒,臨安的“土專家”們自然也不甘人后。
近日,隊長章志剛就帶著鄉村建設服務隊的6名隊員,集體出動到板橋鎮上田村服務來了。
眼下,上田村正在打造4A級村落景區,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謀劃建設,鄉村建設服務隊里就有各色能人。
一上午時間,隊員們頂著烈日村前村后跑了個遍,就村莊的建設規劃、污水治理、垃圾分類、庭院美化等重要節點及難點、疑點問題,一一問診把脈,開出了工作“處方”。
陳生東是急性子,看到村里正在修筑竹涼亭和庭院圍墻,他及時給出了專業意見:“竹亭子的四只腳一定要做好防腐處理,庭院圍墻的壓頂石我建議砌成溝槽,填土種些吊蘭或迎春花,會比較有農家氣息。”
童金生是工作狂,自上田開始大建設以來,他幾乎天天都泡在村里。前兩天,他頭部血栓動了個小手術,休息了沒幾天,就帶著頸套來指導服務……
章志剛和6名隊員代表的是臨安鄉村振興的另一個助力方陣——鄉村振興人才服務隊(簡稱服務隊)。
在臨安,旨在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的服務隊共有6支。這6支隊伍是為臨安鄉村振興“六大行動”量身打造的。除了鄉村建設服務隊,還有產業發展、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強村富民、改革助力5支隊伍。
自6支服務隊組建亮相以來,他(她)們就以昂揚的活力、滿滿的干勁,為鄉村振興“六大行動”揮灑智慧與才干:
產業發展服務隊為退化竹林改造和水果筍的推廣種植上山下鄉;鄉村治理服務隊為“三務”公開的標準化建設和“小微權力”的規范化運行絞盡腦汁;強村富民服務隊為農房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和天目山鎮集體土地的流轉盤活勞心費神;改革助力服務隊為臨安水資源的盤活利用和農地流轉經營積極作為;鄉風文明服務隊則為文藝下鄉、村歌創作、非遺展示基地的培育打造多方奔走……
臨安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服務隊的隊員都是從相關部門精挑細選出來的業務骨干,他(她)們中有的是行家里手,有的是創新達人,有的是工作狂,有的是外語通,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文善治……
把他(她)們組織起來,沉到一線,就是希望他(她)們能各揚所長,積極作為,把鄉村作為干事創業的大舞臺,為鎮村提供“點單式”的服務,推動人才鏈、資金鏈、項目鏈、產業鏈的對接融合。“服務隊此番到一線服務,還是帶著硬任務的,那就是扶持發展集體經濟。一個村要至少安排一個項目,力爭年底全面消除174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促進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服務隊還肩負著推動山核桃、竹筍等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重任,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促進農業與旅游、電商、文創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協助打造一批可借鑒、可推廣的精品村落景區。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加強農村“三資”監管,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金融服務體制和水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和產權交易。充分挖掘農村*傳統文化,打響鄉村文化品牌,促進鄉風文明。
*書記的幾把“刷子”
說到鄉村振興,還有一個方陣必須給個“特寫”——這便是“*書記”方陣。
前不久,臨安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的朱鑫兒被下派到錦北街道新聯村出任黨支部*書記,與她一起下派的還有其他16位來自臨安各部門的機關干部。自2015年7月,臨安啟動駐村*書記工作以來,這已經是臨安派駐各村的第三批*書記了。
與人才服務隊不同,*書記們去的是表現欠佳的“問題村”。有的黨組織軟弱渙散,有的經濟基礎薄弱,有的矛盾糾紛較多……*書記們不光要整轉這些“差生”,還要使它們向好向善。
都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很多村之所以軟弱渙散,根子還在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而“兩力”的缺失,根源還在村基層組織。河橋鎮中鑫村就曾經是個軟弱渙散村,村班子不團結,做事互相扯皮抬杠,連個會都開不起來。村集體負債累累,村莊發展陷入停滯,村民對村兩委的信任度降至冰點……
*書記吳士偉到任后,編印了《村級事務管理操作手冊》,從開會請假和上班簽到等細節入手,明確了村級組織的職責及村務規章。他還向鎮黨委“要權”,對目無村紀、黨紀的黨員干部,實行問責甚至退黨處分,使村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有了明顯改觀。
吳士偉順勢而為。當得知當地有打麻糍過重陽的習俗,他策劃并成功舉辦了麻糍節。一塊麻糍,凝聚了民心和“村心”,昔日事不關己的中鑫人開始改變。吳士偉雖已卸任*書記,但是任上的規章制度還在發揮作用,目前的中鑫村兩委班子團結一致,圍繞杭州市“精品村”項目建設,2018年以來拆除破舊附房400余處,拆除面積達17000多平方米,成績十分顯著。
吳士偉只是臨安這幾年選派*書記中的*代表。事實上,能被組織選中,出任*書記的,個個都是有幾把“刷子”的。
他們有的在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上大顯身手。如何海華到高虹鎮長溪村任*書記后,緊扣百姓民生,把解決村民飲用水問題作為進村“見面禮”,進村不久,就一口氣接了3.2公里水管,解決了4個自然村村民的飲水難題。清涼峰鎮浙川村是徽杭古道的起點,來此徒步遠足的驢友很多。尤中華任*書記期間,發起成立了由村里控股的旅游公司,建起了停車場,既完善了村基礎設施,又增加了集體收入。
有的積極引進項目和資金,為集體經濟輸血造血,在“消薄化債”上不余遺力。如太湖源鎮橫徐村*書記邵香君積極引進堿性竹筍專用配方肥料研究項目和科技部優良竹種苗規?;瘮U繁技術,使村里的退化竹林減肥增效,竹農實現了增收。
有的則積極挖掘放大聯系村的資源和稟賦優勢,加以盤活:青山湖街道郎家村*書記董力恒深入挖掘郎家徑山文化,修復郎家至徑山古道,推動發展觀光旅游……
臨安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把*書記派到一線,就是要讓這些年輕干部學會直面各種矛盾和復雜問題,在基層的“大課堂”中鍛煉作風、砥礪品格,在農村的“大舞臺”上展示才華、建功立業。三年來,*書記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全力幫助落后村尋求發展新路徑,拓展致富新渠道。截止目前,*書記們共協調引進項目243個,爭取項目資金近1.2億元,為臨安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同時,他(她)們還為基層組織的建強和后進村的整轉,貢獻了智慧和心血,有力地推動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晉位提升、進步過硬,使基層組織優勢轉化為農村發展優勢。截至目前,臨安已建成區級五星、四星基層黨組織91個,其中村級50個。
鄉村振興,舉國期盼。隨著黨中央的一聲號令,全國上下都想為鄉村振興交上精彩的答卷,擁有40萬農村人口的臨安自然尤為迫切。穿梭在臨安山山水水間的三個方陣,正在為臨安發出鄉村振興“好聲音”而攜手努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