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西南腹地、長江之南清江中游的恩施市是鑲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因其擁有舉世罕見的硒資源而被譽為“世界硒都”。然而地處鄂西南山區中部,屬云貴高原東延部分,地近四川盆地邊緣的恩施市,近似山原地貌,地形極為崎嶇,地勢起伏、高差懸殊。
這樣的地形地勢特點決定了農戶的土地極為零散,成為了當地發展農業的天然障礙,如此下去,難以有大的效益。近年來,恩施市逐漸認識到讓農戶適度規模經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自2015年開始,恩施市開始大力嘗試、鼓勵土地流轉,讓農戶認識到了規模經營帶來的利好。
1
土地流轉開辟增收路
2012年12月2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在十八大之后的*次離京調研,行程之一便是到深山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龍鳳鎮青堡村,重訪五年前到訪過的貧窮農戶,就是為了“要看一看*窮的村子”。讓李克強副總理感慨的是,五年了村子有變化,但是變化得還是比較慢。
青堡村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稱,如今又是六年過去了,記者來到這里,看到了一排排古色古香的院落接連屹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古樸,很難和“貧窮”聯系在一起。在村委會,記者見到了57歲的青堡村書記廖康元。得知記者的采訪意圖后,廖康元滔滔不絕地說到:“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800元,大部分靠打工和政策性扶持維持生計,是恩施市比較貧窮的鄉村之一。但現在不一樣了。”
青堡村發生如此翻天覆地變化的原因何在?就是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聚集起來發揮規模效應發展產業,帶動百姓脫貧致富。青堡村3117人,有40%的村民外出打工,剩余的主要勞動力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某種程度上說,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是一種必然。
記者在恩施市城郊基地單元煙葉專業合作社青堡分社見到了已經70歲的張祖連。老張精神矍鑠,說話聲音洪亮,樂觀豁達。張祖連告訴記者,自己家里的10畝土地流轉給了村里,每年有3500元的收入。自己長期在合作社務工,每年又有三四萬的收入。“這比我之前在外給人家打工,看廠子收入高多了,以前一年也就有一兩萬的收入,現在一下翻了一番!”
據了解,張祖連家的土地在流轉之前,是隨意播種,看天吃飯,而且自產自銷。而如今流轉出去后,不僅讓老張格外省心,而且收入也多了許多。加上自己的兒子在村里開起了民宿,小日子越來越好。老張表示自己的晚年就是要過這樣的生活,一家人其樂融融。
48歲的劉興勝已經在煙葉專業合作社青堡分社干了五年了,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3年,村里的合作社以每年每畝350元的價格從他手中流轉了11畝土地。這樣一來,劉家原本“靠天收”的土地一下子變得有了價值,每年為老劉額外增收3850元。
在煙葉合作社,每年*忙的時間是3~8月這幾個月,其他時間都在備耕。2014年初,劉興勝在流轉他土地的合作社開始管理了50畝土地,到了2016年底,他管理的土地面積已經達到了150畝。如今,他雇傭了12名流轉土地的農民在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有80元的收入,按每個農業生產節點周期結賬。這樣,農民們除了可以獲得土地流轉的租金,又可以在自己土地上打工獲得收益。兩份收益讓農民干勁更足、時間更加靈活。
“這樣,農閑的時候也可以外出打工,不愿意出去就可以在家歇著,自主選擇性更高了!”劉興勝說。老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管理的這150畝土地,2017年總收入45萬,扣掉30萬左右的成本,實現了凈利潤15萬的收入。“這比以前打工的收入多多了,而且做起來有干勁兒!”劉興勝說。
58歲的黃先云也是土地流轉的受益者。黃家有7畝地,2013年按照每年350元/畝的價格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土地流轉合同,村里*性支付給黃先云12250元租金。2017年,黃先云又以400元/畝的價格通過協商流轉回2.7畝土地種植辣椒。“這兩年辣椒行情不錯,所以我想種一種,即便土地流轉價格每畝高了50元,我也想試一下。”黃先云說。
黃先云告訴記者,去年3月種植辣椒后,到六七月份收成時,每畝賣了7000元左右,純利潤約2000元。這樣,黃先云種植的2.7畝辣椒就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除了農閑季節外出打工時間外,黃先云每年還有50多天時間在煙葉合作社打工,這樣,每年又有5000多元的收入。黃先云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每年有7個月時間在外打工,累死累活賺兩萬左右,其他時間就在家閑著。如今外出打工也沒有耽誤,而且在家的時間里不僅每年有2000多元土地流轉的收入,自己在合作社干活又可以多賺5000多元,加上種辣椒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比流轉前只打工多了一萬多!”
2
規模經營打通致富路
青堡村有耕地3255畝,目前流轉向9個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實行規模經營的面積達1926畝,村書記廖康元告訴記者,該村還有115戶共235人沒有脫貧。今年繼續通過規模經營打造產業帶動脫貧,年底前力爭脫貧51戶。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在青堡村有,走規模經營致富道路正在其他村落遍地開花。坐落在恩施市龍鳳鎮的二坡村同樣通過適度規模經營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路。二坡村村書記蔡萬銀告訴記者,目前二坡村共有土地3347畝,已有近1600畝土地流轉給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自2015年開始流轉起,協定的流轉價格為500元/畝,之后每年價格上漲50元/畝,直到漲到800元/畝封頂。到了今年,土地流轉的價格已漲到650元/畝。
在村里的二坡山地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內,記者遇到了正在干活的57歲村民俞武珍。這個農業科技園是2016年經恩施市提出,湖北省農業廳、科技廳、財政廳、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為了打造產業鏈條聯合建立的,以此帶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
俞武珍告訴記者,在把家中3畝多土地流轉出去之前,老伴兒和兒子在外打工,自己在家種菜和玉米,加上喂豬,這些是自己的收入來源。玉米每年收入一千多元,喂豬每年利潤三千多元,加一起每年只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流轉之后就不一樣了,“今年,把我家土地流轉給科技園,這個收入就2000多元,我現在又在科技園打工,每天80元,有半年時間在這里,這樣就有14400多元,其他時間我想出去打工就出去,不想的話就在家待著,*每年都會有近2萬元收入,是原來的好幾倍!”俞武珍說。
3
制度保障連通發展路
為把土地流轉工作的基礎打牢,恩施市全面開展了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全市17個鄉(鎮、辦事處、管理處)已經基本完成土地確權工作,完成實測面積1287545.08畝,涉及農戶159793戶,建立了數據庫,并與農戶重新簽訂了合同,恩施市人民政府為承包農戶頒發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恩施市農村經濟管理局局長朱勝武告訴記者,恩施市近年來加強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為保證農村土地流轉的有序進行,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恩施市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管理辦法》、《恩施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細則》、《恩施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實施細則》等相關文件。為切實做好土地流轉的服務工作,恩施市加快構建全市統一聯網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將農村產權納入平臺,在恩施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進行交易。采取在市級建立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在鄉級建立流轉服務站、在村級設立土地流轉信息員。
朱勝武說:“目前,我們依托恩施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這個平臺來加強宣傳和培訓力度,讓農民進入中心開展產權交易,增強廣大農民對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的認知度,也讓土地流轉以及其他產權交易過程更為規范、安全。”
與此同時,恩施市正在同步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全面提升農村土地承包仲裁能力。今年以來,恩施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強化對農村承包土地流轉糾紛的調解化處和信訪督辦力度,及時有效地化解承包土地流轉糾紛矛盾,維護流轉雙方的正當合法利益。
據了解,截至目前,恩施市農村土地流轉共88050畝,其中轉包5977畝,轉讓6692畝,互換453畝,出租73577畝,股份合作408畝,其它方式973畝。朱勝武表示,目前恩施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轉去向主要以流轉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為主,分別占54814畝和12271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