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水稻生長發育關鍵時期,也是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蟲害易發期,為確保水稻生長安全,達川區積極推進綠色防控技術,有效減輕農作物重大病蟲災害損失,確保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生物科學防治,確保食品安全。達川區改變傳統的施藥方式,從化學防治優化成為無害化的生物科學防治。過去,農民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影響了水稻的品質和大米的食品安全,現在采用安裝殺蟲燈、性誘劑和利用生物農藥等集成綠色防控技術,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提高了品質,確保了大米食品的安全。綠色無害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得到了廣大業主和農戶的一致好評。一是提高了品質,二是提高了產量,每一畝至少要增加100斤左右。
據了解,2018年,達川區水稻產區新安裝太陽能殺蟲燈77盞、性誘裝置6420套,釋放天敵昆蟲生物導彈3.7萬枚,推廣稻鴨共育2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9萬畝,推廣生物農藥25噸,已建立水稻IPM綠色防控示范園區2.6萬畝,輻射帶動水稻綠色防控應用面積18萬畝,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0%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