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和其他牧民一樣,對草原進行著‘掠奪式’的放牧,超載放牧、非法開墾、亂挖野菜的現象隨處可見。”日前,在甘肅省肅南縣康樂鎮上游村,牧民黃東潤對記者說,“幸虧有了這些‘草原衛士’的保護,現在的草原才煥發了新的生機。”
黃東潤所說的“草原衛士”,指的是肅南縣草原監理所隊伍,包括8名草原執法人員和204名草原生態管護員。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的肅南縣是全國*、甘肅獨有的裕固族自治縣。草原是肅南縣面積*的陸地生態系統,是肅南農牧民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資料。2011年以來,肅南縣先后實施了天然草地嚴重退化區植被恢復、天然草地退牧還草、黑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等生態項目,落實草原禁牧面積702.8萬畝,草畜平衡面積1389.1萬畝。同時,肅南縣草原監理所加快健全監管網絡,完善責任體系,引導推動當地牧民的生產方式由傳統放牧轉向了舍飼養殖,使全縣草原生態得到了有效修復和保護。
多措并舉,激發農牧民的生態自覺
“以前,我們很多人不明白超載放牧等破壞草原生態的行為是違法的。這幾年,通過草原監理所的普法宣傳,我們既了解了草原保護的法規制度,也認識到了保護生態的重要性。”黃東潤說,經過與草原監理所同志們的深入溝通,他主動提出減畜100頭羊,“去年,通過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我還獲得了1.9萬元補助金。”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肅南縣通過制作宣傳欄、播放草原補獎政策專輯、召開動員會、印制宣傳冊、組建宣傳隊走村入戶等方式,使農牧民群眾進一步認清了草原法規的紅線、熟悉了草補政策和禁牧、草畜平衡制度的要點。特別是經過肅南草原監理部門的不懈努力,當地農牧民群眾自覺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黃東潤等牧民紛紛主動投入到了草原生態保護工作中來。
“在大力進行草原普法、宣傳引導的基礎上,我們還注重發揮村規民約在草原生態保護中的作用。”肅南縣草原監理所所長顧自福說,在肅南,村規民約在農牧民群眾中具有較強執行力和約束性,針對這一實際,全縣各鄉鎮結合國家、省、市對實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規定要求,廣泛征求農牧民群眾意見建議,對村規民約進行修改完善,將違約處罰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并逐戶簽訂了責任書。同時,對牧戶進行草原確權承包登記,把人、草、畜生產要素有機統一于家庭承包中,充分調動了農牧民管理和建設草原的積極性,使草原得到有效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使“草原有主、主有其權、責有其利”,為開展草原執法工作奠定了基礎。“草原監管制度和措施的進一步細化完善,增強了制度監管的可操作性和群眾的認同度,也提高了農牧民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的生態自覺。”
村村都有草管員,攜手筑牢草原監管體系
今年30歲的草原管護員安娜,已在肅南縣紅灣村草原生態管護崗位上堅守5年了。平日里,她不但要負責保護管護區域內的草原基礎設施、發現并制止草原違法違規行為,還要經常深入牧戶家中進行草原普法宣傳、清點飼草和牲畜數量等工作。“看似簡單的工作,巡查一趟就要花費一整天的工夫。工作太辛苦,家里人不愿意我干草原管護員這個工作,但我覺得這是在保護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草原,我不能不干!”安娜說。
在肅南縣,跟安娜一樣的草原管護員有204名,分布在全縣102個行政村。“草管員自身擁有懂民族語言、熟悉本村基本情況等優勢,能夠用*貼近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的交流和管理方式,將草原監管觸角延伸到每一塊草場、每一戶牧戶家中。”顧自福介紹說,縣上通過“縣定職責、鄉聘村用、財政補貼”的方式,聘用村級草原管護員,確保村村都有草管員,每片草原都能得到維護。
“對于非法開墾、超載放牧、非法占用草原等違法行為,一旦發現或收到舉報,我會立即拍照取證并通知執法人員進行審查核實,情節嚴重的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安娜說,對涉案面積較大、破壞嚴重、影響惡劣、背景復雜的草原違法大案要案,肅南縣草原監理所建立了上下聯動機制,草原監理所積極與公安、司法等部門協同配合,聯合查處,確保草原執法的權威性,推進草原生態保護工作順利實施。
顧自福說,肅南縣監理人員堅持深入草場巡查,重點加強了對違法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非法征占用草原和在草原上亂采濫挖、破壞圍欄設施等案件的查處。2011年以來,肅南依法查處違反禁牧和草畜平衡案件127起,完成了21.41萬個羊單位的減畜任務,有效遏制了禁牧區的偷牧、搶牧,草畜平衡區超載放牧的現象,整村、整片禁牧草原已進入“禁得住”狀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