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我國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必須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近年來,各地在這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如安徽省太湖縣與中國農村雜志社合作開展了健康農業試點,江蘇、陜西、甘肅、黑龍江等地先后開展了生態健康種植、健康養殖、高寒地區中醫農業等試驗。健康農業這種以安全、營養、健康為內在特征的農業新理念、新業態,正以其光芒四射的活力,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我們認為,發展健康農業,是新時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人民增壽,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健康農業勢在必行
健康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多年來,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也造成了農業資源承載超限,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弊端,帶來了農藥殘留、激素濫用、土壤污染和酸化、微生物減少、地表水污染等問題,農產品和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解決之道何在?就是要破除動物、植物“二維農業”傳統思維桎梏,樹立“植物生長—人和動物轉化—微生物循環”的“三維農業”思維,重視開發微生物(尤其是微生肥料、飼料、燃料、食品、藥品和化妝品等),大力發展長期被忽視的微生物農業。利用微生物的繁殖生產能力,生產人類及動植物所需的安全營養產品,科學地減少大化肥、大農藥的使用,有效解決石化農業的痼疾,重構穩固的自然循環鏈,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人類幸福安康。毋庸置疑,這是農業發展的方向和出路所在。
健康農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們的農業發展狀況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健康的要求。這一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管改革要求很多,但*突出、*重要的就是要綠色、安全和放心?,F階段消費者購買農產品和食品時,普遍擔心買到不安全、不健康的產品,普遍青睞健康農產品和食品。據調查,消費者網購食品中,有機、健康食品達到42%;奶制品、進口食品占37%;生鮮食品、地方特產為21%。這要求我們必須把農產品和食品的安全與健康擺在*位。黨的十九大報告號召,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這是當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農業結構調整千條萬條,如果這一條解決不好,就不算成功。我們必須按照十九大精神,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歷史擔當,大力發展健康農業,為社會提供安全、優質、健康的農產品和食品。
健康農業是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重要內容。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宣布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強調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其中的健康產業,不僅包括衛生與保健產業,也包括為城鄉人民提供食物、穿衣用品原料以及休閑旅游的農業。因此,人民要健康,農業必須健康,農業要成為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產業,農業健康化的程度因之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識。大力發展健康農業,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要求十分緊迫。
健康農業是農業發展的*階段。我國城鄉消費者對農產品和食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當前對食物的消費需求是既要吃得安全,又要吃得健康,把品質放在*位。在這一強大內需驅動下,綠色農業、功能農業出現加速融合趨勢,這一趨勢就是健康農業,有專家將稱之為“后現代農業”,其基本特征是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善用科技,追求種、養、加等鏈條實現自身的循環發展,以期實現農業生態化、營養化,滿足人們的多功能需求。這說明,健康農業使農業發展開始進入了新的階段。
發展健康農業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呼喚,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迫切需要,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健康農業的幾個重點
健康農業的發展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構建農業健康的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土壤、水和空氣等環境要素,是健康農業的本源。發展健康農業,必須按照綠色發展理念,重點抓好空氣、土壤、水污染的防治,抓好綠色植保、綠色防控,強化健康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近年來各地開展的農業“兩個替代行動”試點(農業生物農藥、物理防控替代化學農藥、除草劑;有機肥替代化肥),從健康投入品入手,改善農業健康環境,讓綠水青山產出安全放心農產品,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
發展健康農產品。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形態,是直接為人類提供生存、健康的必需品,來不得半點含糊。2016年8月,農業部黨組明確提出,著眼于“大健康”,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人們提供更多放心健康農產品,為建設健康中國作出貢獻。這是農業農村部門*次提出“健康農產品”的概念,標志著其指導農業發展理念的重大創新,這將載入我國農業發展史冊。在發展健康農業過程中,要突出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等,嚴格認證管理和認證后監管,立足打造健康農業品牌,推進這類產品生態化、特色化、營養化、高值化。
發展食藥用菌產業。食用菌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兼具肉類和蔬菜特點,被譽為21世紀的保健食品。目前我國食用菌人均消費為60克,而營養專家認為每天人均應該消費250克以上,可見我國食用菌生產、消費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而食用菌中的藥用菌資源開發尤其重要。我國有香菇、銀耳、靈芝、桑黃、蟬花、牛樟芝等100余種藥用菌,開發潛力巨大。近年來,安徽金寨縣致力開發特色藥用真菌資源,將小小藥用菌,培育為百億大產業。食藥用菌開發,將成為我國健康農業的精彩篇章。
開發食藥同源產品。發展中醫藥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已走進183個國家。而防止“病從口入”是人類的共同命題。利用食藥同源農產品和食品對不同體質類型進行功能調節,從食品源頭上通過一日三餐預防和輔助治療各種疾病,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接受。安徽農大宛曉春茶葉團隊關于黃大茶具有顯著降血糖功效的研究成果在英國《科學報告》期刊發表后,不到兩年,霍山黃大茶即由每斤二三十元飆升至一兩千元,足見食藥同源農產品的魅力。發展健康農業,要把食藥同源食品開發提上重要位置。隨著現代高科技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藥食同源的功效將愈加突顯,其產業發展展現出光明前景。
發展道地中藥材。中藥材種植是中國傳統農業重要內容,更是中醫藥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中藥材必須立足資源稟賦,按照“優質種、原產地、重傳統、高科技、標準化”的思路,發展特色道地中藥材生產,真正讓中藥姓“中”、漢方歸“漢”。同時,還要推進道地中藥材生產與產業扶貧、休閑旅游、美麗鄉村和康養小鎮建設相結合,培育和發展中藥材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弘揚光大中醫藥傳統文化。
開發微量元素農業。富含微量元素的農產品,對大眾健康十分有益。以硒為例,它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生命活化元素”,缺硒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嚴重者易引發心臟病、癌癥等。我國缺硒地區占72%,其中29%嚴重缺硒。營養學家認為,我國人體每日適宜攝入量為60——250微克。而中國人目前攝入量平均僅為40微克。近年來,我國已有100多個縣開展以硒為主的微量元素農業試點。實踐證明,不僅具有長遠效益,能消除因缺乏微量元素引發人體機能的“隱性饑餓”,使人民增壽;更具有眼前效益,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據預測,2020年,全球將推出80——100種以補充微量元素為特征的功能性農產品,到2030年,這種產品產值將占農業總產值的10%,2050年將達到50%以上。利用生物營養強化技術補充微量元素,使農產品提質增值,將是健康農業發展的一片藍海。
發展休閑和養生農業。農業除了提供食用產品外,也需要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愉悅身心的農業產品,滿足人民對非物質幸福的追求。現在,“徜徉綠水青山,寄托鄉思鄉愁”漸成時尚。強勁的需求帶來了休閑、觀光、游學、康養等農業新業態蓬勃興起。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要因地制宜,精心規劃和建設各類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康養莊園、農業公園,為人們提供頤養身心的休閑養生好去處。
發展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綜合應用,實現*施藥、施肥、用水,節本增效;同時減少人與動植物和產品接觸,避免外來污染源,實現清潔化生產和管理,有利于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近年來我國立體種植、養殖迅速興起,各地出現了8——15層的高樓養豬,全程清潔化、智能化控制。隨著數字化時代到來,農業機器人研發和應用步伐加快,智能化健康農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時期。我們必須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智造農業,讓健康種養植入集約化、規?;a。
發展健康農業的幾點建議
加強研究與宣傳,提高社會認知度。健康農業尚處于萌芽階段,社會認知度低。同時傳統農業生產理念、生產方式、生產習慣根深蒂固,影響制約著健康農業發展。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科研單位和地方將健康農業列入軟科學課題規劃,組織研究攻關、編寫出版健康農業書籍、媒體多種形式加大宣傳、農業高校開設相關課程和專題、編寫發布健康農業發展報告、組織編寫典型案例和培訓教材,將健康農業納入各級黨政干部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各級鄉村振興講習所培訓內容。
研究制定規劃,加強科學引領。建議國家層面由農業農村、衛生健康部門牽頭協調,研究制定健康農業發展規劃。在制訂各級鄉村振興規劃時,要將健康農業發展納入其中。將健康農業列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年度計劃,相關部門制定專項規劃或實施方案。市縣農業農村、衛生健康部門,從實際出發,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制定健康農業發展計劃并有效實施。
加強分類研究,制定相關標準。重點開展健康農產品和食品類的研究,制定產品標準、生產規程、儲運包裝標準,科學指導實踐。要廓清藥用菌產品、食藥同源產品、功能性農產品類的內涵,厘清其與一般農產品、食品的關系,改變名稱五花八門、概念混亂、長期“有品無標”等狀況。要以標準為引領,培育區域性、行業性和企業健康農業品牌,唱響中國特色優勢健康農業。結合中醫藥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加強中國特色食藥用菌、食藥同源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系列品牌的推廣,推動中國藥膳及健康飲食文化走出去。
堅持抓點示范,典型引路。堅持典型示范,樹立標桿,引導發展。要分層次分類型培育典型,包括重點建設一批健康農業示范縣、示范區、示范園,建設一批健康農業主題農場、特色莊園,建設一批健康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田園綜合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聚集各類要素,增強發展保障。發展健康農業,需要各類要素集成投入,扶持和培育健康農業新業態。體制層面,建議針對健康農業涉及多領域、多部門現狀,設立部級和省級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健康農業的統籌協調,合力推進。機制層面,突出解決健康農業面臨的人才缺、科技弱、政策法規不配套等問題。采取“挖(挖掘專門鄉土人才)、引、培、留”并舉方式,以人興業,高校、職業學校要設置對路專業??萍紕撔聭鉀Q健康農業多元、復雜的科技需求(軟件如標準、規程、技術集成、模式提煉等,硬件如多品種、全過程、全產業鏈的設備研發和改進、集成等),高度重視和推進“互聯網+健康農業”的研究與應用。加強健康農業政策法規建設,研究解決產業痛點,依法護航健康農業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