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天津市農委獲悉,今年天津市全面啟動“農業質量年”行動,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市農委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本市農產品總體合格率達到99.6%,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中有升。
每天清晨,寶坻區新開口鎮民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里格外忙碌,工人師傅們摘菜、裝箱,然后運往各大市場。“每天有10噸蔬菜運往天津中心城區供應本地市場,品種超過25個。”合作社負責人張秀霞說,為確保上市蔬菜安全,基地建有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室,蔬菜都要經過樣品檢測合格后方能運出基地。合作社配有10輛“放心蔬菜直通直銷車”,全程實行冷鏈運輸,保證蔬菜新鮮度。張秀霞告訴記者,合作社共種植蔬菜1600余畝,養殖家禽達400萬只,以“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農民致富。
為保障市民餐桌安全,本市相繼實施“放心菜”“放心肉雞”“放心豬肉”和“放心水產品”等放心農產品系列工程,累計建成放心菜基地234個,年產優質放心菜240萬噸,占全市蔬菜總產量的53%;提升改造放心肉雞養殖基地312家,年產肉雞6000萬只以上,占全市肉雞總產量的75%;建成放心豬肉基地180個,年出欄114萬頭,占全市生豬出欄量的30%。
今年本市繼續實施“放心豬肉”工程,再建設180家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畜產品質量安全自檢室,目前正加緊推進;同時啟動12個全產業鏈品牌化生產運營模式示范企業申報遴選,到年底,豬肉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將全面運行。繼續實施“放心水產品”工程,62家規模化水產養殖場質量安全自檢室建設正加速推進。
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是保證農產品質量的關鍵。截至今年上半年,本市已修訂126項農業地方標準,年內還將制定5項全國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通過農業標準推廣應用,推動廣大新型經營主體率先實行按標生產,以“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規模經營方式,帶動全市農戶走上規范生產軌道。
下半年,本市將加快推進品牌發展戰略,扶持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建立健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管理制度。同時,推進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在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擴大推廣生物防治技術,通過實施蔬菜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到年底,在全市建設15個蔬菜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與統防融合示范區,示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520萬畝,示范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技術6萬畝,推動畜禽、水產養殖抗菌藥物減量使用,有效保障養殖業、動物產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