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惠州:確保特色農業在210萬畝以上(圖)
惠州:確保特色農業在210萬畝以上(圖)
農業網   時間:2018/8/2 13:38:00  來源:南方日報  閱讀數:398

特色農業

  在惠州市博羅縣象山藥王谷中草藥種植基地的園圃里,三丫苦、崗梅根、猴耳環等中草藥苗茁壯成長。

  該基地與省中醫藥大學、羅浮山藥業等高等院校、制藥企業開展合作,預計在3—5年內,基地種植規模將超5000畝,逐步通過中草藥種植發展當地中醫藥產業,實現鄉村振興。

  中藥材種植,是惠州發展特色農業品種和優勢特色作物的一個縮影。

  記者了解到,目前,惠州正大力推進農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發展。惠州市農業局負責人表示,特色產業的可延伸性一般比較強,加工增值和經濟開發價值高,能夠發揮比較優勢,具備形成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格局,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荔枝梅菜等大宗農產品已形成規模

  博羅縣象山藥王谷中草藥種植基地負責人周子雄介紹,該基地目前以羅浮山、象頭山為主要資源采集地,在這里已建立嶺南中草藥品種資源圃2個,采集野外中草藥品種近500個,擴大繁殖種植面積近1000畝。

  近年來,博羅縣象山藥王谷中草藥種植基地與省中醫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惠州學院、羅浮山藥業、博羅先鋒藥業集團等高等院校、制藥企業開展合作,預計在3—5年內,園圃采集野外中草藥品種達800—1000個,基地種植規模達到5000畝以上,逐步將基地打造成為南藥種植資源保護中心,并通過中草藥種植發展當地中醫藥產業,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發展現代農業是關鍵。這需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農業結構。而發展特色農業就是一個重要舉措。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惠州通過實施市級扶持特色農業發展專項、市級荔枝龍眼現代產業體系等重點項目,創建特色農業示范區,實現了名優茶葉、優質水果、嶺南藥材等產業化的發展。

  目前,該市的馬鈴薯、甜玉米、荔枝、梅菜等大宗農產品已形成一定規模化、產業化,逐步向品牌方向提質升級;福田菜心等特色小眾農產品優勢得以挖掘并打開市場。結合休閑觀光旅游、康養等需求引進的作物品種也得到推廣并獲得了較好經濟效益。

  “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特色產業

  區域性優勢特色產業,是指該產業在轄區具有特定資源條件和鮮明地域特征,產品具有品質特性和競爭能力,并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或產業基礎的產業。

  惠州市農業局負責人表示,特色產業的可延伸性一般比較強,加工增值和經濟開發價值高,能夠發揮比較優勢,具備形成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格局,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記者了解到,惠州正在全市范圍內的鎮村開展農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發展情況摸底調查。

  惠州農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主要遴選的產品類包括糧食、水果、蔬菜、花卉、茶葉、南藥、蠶桑等,要求縣域連片種植面積不少于2萬畝、鎮域連片種植面積不少于5000畝,村域連片種植面積不少于500畝的優勢作物。此外,也包括面積雖未達到以上要求、但具有惠州名特優新特色的農產品,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小眾特色農產品(如梅菜、福田菜心、茨菇等),以及具有開發前景的新作物品種(如中藥材等)。

  上述負責人介紹,在此基礎上,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抓手發展特色產業,調整推出惠州的主導特色農產品并加快發展,確保特色效益農業面積穩定在210萬畝以上。

  “在農業生產上做好‘特’字文章,做強富民興村產業。”惠州市農業局負責人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