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寧夏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圖)
寧夏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圖)
農業網   時間:2018/8/3 14:17:00  來源:新華社  閱讀數:364

現代農業

  時已仲夏,正值農業蓬勃發展的季節。在寧夏一路由北向南,從平原到山區,白的大米、紅的枸杞、綠的冷涼蔬菜,它們代表著寧夏特色優勢農業的基礎、名片及“新生力量”,涂抹出多彩寧夏。

  寧夏立足資源稟賦,突出發展優質糧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優勢農業,其產值占寧夏農業總產值的87%,特色優勢農業收入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以上。

  水稻作為寧夏優質糧食的代表,有著千余年的種植歷史,《宋史》記載“其地饒五谷,尤宜稻麥。甘、涼之間,則以諸河為溉……歲無旱澇之虞”。據寧夏農牧廳副廳長賴偉利介紹,寧夏目前水稻種植面積為110萬畝、年產量60萬噸,它不僅是寧夏農業的基礎,還承擔著平衡西北糧食結構的重任。

  近年來,寧夏在發展現代農業上不斷破題,水稻產業則走在前列。寧夏正鑫源現代農業集團承包吳忠市青銅峽市1.26萬畝土地種植優質富硒水稻,除了規模化種植,企業還在有機水稻、品牌化上下功夫。

  “單純種糧食利潤空間小。我們的定位是北上廣中高端人群,通過電商樹立品牌、開拓市場,去年電商占企業銷售額比重達40%,月*銷售額達到450萬元。” 寧夏正鑫源現代農業集團董事長包立新說。

  正鑫源只是寧夏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下游加工企業。寧夏塞外香食品有限公司是當地*的糧食加工企業,企業年銷售額18億元,帶動農戶5.4萬戶。公司副總經理鄧志軍說:“好稻米是種出來的,除了在品種研發上下功夫,我們還在速食大米、米汁等深加工產品開發上下功夫,去年僅速食大米出口額就達到3000萬美元。”

  其實說起寧夏,很多人首先想到枸杞,它既是寧夏4個特色優勢農業的“拳頭”,也是寧夏的一張名片。寧夏目前枸杞種植總面積為80萬畝,其中,核心產區中衛市中寧縣為20萬畝,去年產值達39.7億元,“中寧枸杞”區域品牌價值達161.56億元。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局局長孟躍軍告訴,枸杞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參與人數達20萬人,中寧縣貧困鄉鎮枸杞種植面積超過6000畝,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

  中寧縣著力推進枸杞深加工,除了傳統的枸杞干果,還開發了枸杞汁、枸杞籽油、枸杞面膜等50多種產品,獲得技術專利34項,龍頭企業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寧夏杞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雍正說:“除了加工環節,我們的絕活是枸杞保鮮,能將枸杞保鮮天數從*多12天延長到35天,并因此獲得兩項發明專利。”

  相比古已有之的水稻、枸杞,冷涼蔬菜則是寧夏特色優勢農業的“新生力量”。近幾年,固原市原州區利用當地涼爽、陽光充足、溫差大的“冷涼”氣候優勢發展冷涼蔬菜產業。原州區冷涼蔬菜深受廣州、珠海等城市消費者歡迎,目前種植面積達20.2萬畝,帶動農民7.1萬人。

  “原州區的冷涼蔬菜生長周期長、品質好,價格自然更高,以菜心為例,我們的菜心在批發市場每斤要比普通菜心貴兩三元。以前大家知道‘廣東菜心’,現在也認識‘寧夏菜心’了。”原州區委常委、副區長劉世賢說。

  此外,原州區冷涼蔬菜產業的規模化效應日益凸顯。2013年,原州區瑞豐蔬菜產銷合作社在姚磨村成立原州區*萬畝冷涼蔬菜基地,去年,合作社投資1.2億元著力解決育苗、冷鏈體系以及產品包裝建設,并通過“互聯網+農業”逐步實現生產全程監管、溯源。據姚磨村村支書姚選介紹,姚磨村80%的村民都參與到冷涼蔬菜產業中來,基地每年帶動用工1000多人,每人年收入在1.3萬元左右。

  種了10年蔬菜的姚磨村村民姚志林切身感受到產業發展的利好,他說:“我家的菜地每年有四萬元左右的收入,在合作社打工每年也有3萬多元的收入。以前種菜價格波動大、銷路窄,我們心里沒底,現在產業發展起來了,銷路也好了,我們都跟著沾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tz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