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心中,貼著“有機”標簽的農產品意味著安全可靠、品質高端。然而,市場上存在一些普通農產品傍*、買證書、蹭“有機”等亂象,有的“有機”農產品竟然農藥殘留超標。
網民認為,一些有機農產品“淪落”如此,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侵害了消費者權益。有關部門應依法查處相關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提高造假成本,強化源頭防范與常態化監管,建立嚴格細化的懲罰機制,為“有機”農產品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為了吃得更加安全、更有品質,一些消費者將信任托付給“有機”農產品。殊不知,在光鮮的外表和高端的價格背后,有些“有機”農產品居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僅損害消費者的權益,也使有機食品行業遭遇信任危機。少數人瘋狂追求短期利益,*終會損害全行業的長遠利益。
“有機”農產品何以“危機”重重?網民認為,一是逐利作假;一是監管缺失。
網民建議,有關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依法查處相關企業的違規行為,提高造假成本。同時,要建立企業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厘清認證機構的責任,一旦發現其把關不嚴、縱容造假,也要讓其付出必要的代價,甚至取消其認證資格,讓認證機構當好“守門人”,從而提升“有機”產品認證的公信力。當然,廣大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做好甄別,切莫一見“有機”標簽就欣然掏錢,以防上當受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