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斗虎屯鎮大徐村、張李村、楊廟村、任回村、云水村五個村是山東省農科院第三輪“*書記”工作組幫包扶貧駐村點。2017年2月以來,工作組成員吳家強、苑東鵬、吳新穎、李永武、常睿哲五位“*書記”,戮力同心,針對致貧原因開藥方,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把就業扶貧作為重要舉措,激發貧困群眾內生活力,讓群眾看到了,也得到了“*書記”帶來的實惠。
五位一體工作機制 夯實脫貧根基
5位“*書記”初到斗虎屯鎮后,便挨家挨戶對所負責的大徐村、張李村、楊廟村、任回村、云水村的貧困戶進行了走訪,發現這5個村子普遍有個特點,或因病致貧、或因其他原因貧困,但均失去了勞動能力,村兩委班子結構比較老化,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求變、求強意識不強,畏難情緒嚴重。如果五個書記單兵作戰,僅憑借著單村之力或單純教授農業技術脫貧根本難以實現。
為了發揮整體合力,“*書記”們選擇了團隊作戰,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五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分工不分家,將5個村綁定起來,將扶貧資金統籌綜合利用。同時,定期召開座談會,深入交流各自的想法,并集體學習各級領導講話、文件及有關資料,遇到新問題,共同摸索工作思路和辦法。
農牧循環項目扶貧 建有源活水
工作組組長吳家強是畜禽健康養殖的專家,其他4位*書記對葡萄管理、農機、農藥、信息等領域非常熟悉。經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對村情民意和產業項目進行調研,“*書記”們利用自身優勢,結合斗虎屯鎮是農業大鎮,具有葡萄種植特色產業情況,決定根據當前農業發展的特點,打造一個“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生態產業園,利用產業園發展,為5個貧困村增加集體收入,而后再由村里針對性地資助這些貧困戶。
就這樣經過多方協調,“*書記”工作組2017年度共統籌各類扶貧資金480萬元,規劃實施了“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生態產業示范園項目,其中一個是現代化高標準豬場,年出欄生豬達4500頭;另一個是高標準冬暖式葡萄大棚園區,包含6個高標準鋼構大棚及附屬設施;第三個是葡萄休閑觀光園,包含1座連棟溫室、葡萄采摘、規模化生產、立體種養等設施。這樣一來,豬場產生的糞便和污水,連同種植業產生的秸稈等廢料,通過沼氣工程進行無害化處理,形成沼液、沼渣等有機肥料,用來種植葡萄和蔬菜,糞污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可以用來發電和冬日取暖,形成“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為確立產業扶貧項目的經營主體,五位“*書記”還協調5個幫扶村聯合成立了聊城市東昌府區五聯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養殖場和葡萄園的經營管理,即使是我們工作組將來撤出了,他們也能按照規章制度管理好這個扶貧項目。”吳新穎介紹說道。
截止目前,三個項目均已投入運行并開始盈利,承包費將按照5個貧困村出資額比例的大小返還到每個村。除去給各村按出資比例的分紅、支付土地流轉金和資助貧困戶后,給村集體創收22萬多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