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以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為目標,以產業培育為抓手,不斷探索創新產業扶貧運作模式,有效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臨夏州把全力推進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作為產業扶貧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完成旱作農業技術推廣面積153.6萬畝,涉及102個鄉鎮、816個行政村、20.15萬戶農戶。把發展蔬菜、中藥材、油料等經濟作物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重點支持1.38萬戶貧困戶發展種植中藥材2.45萬畝、百合0.55萬畝、設施蔬菜0.13萬畝、油菜0.18萬畝。目前,全州已落實種植業貧困戶到戶項目10多萬畝。
按照“政府扶持和貧困戶自籌”相結合方式,臨夏州積極推廣廣河縣閆子村、積石山縣業卜灣村能繁母牛養殖村發展模式和“規模養殖場(小區)+貧困戶”“規模養殖場(小區)+農民合作社+貧困戶”等養殖模式,支持有能力、有需求的4.44萬戶貧困戶開展能繁母牛、能繁母羊等特色養殖,基本形成貧困戶以能繁母牛、能繁母羊養殖為主,規模養殖場以自繁自育和異地育肥相結合的牛羊產業發展格局。
同時,臨夏州將糧改飼工作作為一項惠及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惠民工程。在臨夏州東鄉縣、康樂縣、廣河縣、積石山縣、和政縣入列國家糧改飼試點縣的基礎上,將沒有列入國家試點縣的臨夏縣、臨夏市、永靖縣列為州級試點,全力加快推進糧改飼工作。
臨夏州還進一步加強產業培訓工作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持續推進土地確權工作,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認真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放管服改革,通過充實完善“一戶一策”幫扶措施,有效增強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實現脫貧的本領和信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