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頭要開個小道,防止里面氨氣過大泄漏出來,影響安全。”在馬塘鎮許樓村袁興富家田間,馬塘畜牧獸醫站站長楊建正在給他700多立方米的田間蓄糞池提出優化建議。像這樣的蓄糞池,袁興富一共建了4處,總量約有2500立方米。
2014年,袁興富開始流轉土地,種植水稻和小麥,從50畝、100畝起步,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100多萬元,流轉土地500多畝,烘干機等設備一應俱全,還成立了興富家庭農場。之所以流轉土地,是因為豬糞問題和豬周期困擾實在是太讓他頭疼了。前者破壞環境,影響鄰里關系,后者起伏風險大,撞上了價格低谷,一年就白忙活了。在袁興富20多年的養豬生涯里,每*豬周期他都經歷過,也有過損失慘重的時候。“農牧結合,豬糞還田,不僅緩解了環境壓力,還間接響應了綠色農業的號召,增加了收入,一舉兩得。”袁興富得意地說,“現在,我家600頭豬的糞便全部容納到田里去還不夠,周邊養殖戶的豬糞便也運來。”
多年來,袁興富的養豬規模一直穩定在600頭,然而今年生豬價格大跌,為了及時止損,年初他狠心縮減了一半規模。其他養殖戶一頭肥豬凈虧近300元的,袁興富卻賺了一筆,“去年300多畝田,凈收入將近40萬。今年豬行情不好,價格下跌,而我承包的田產量不錯,可以彌補豬價降低的影響。”袁興富說。
農牧結合,袁興富不僅在畜禽糞污的治理上做出表率,在如今豬價低迷的時候,也為小散養殖戶退市轉產做出了示范作用。馬塘鎮是全縣生豬養殖大鎮,像袁興富這樣的中小養殖戶占大多數。“小散戶的春天已經一去不復返,接下來將是他們的寒冬期。只有像袁興富這樣理性思考,下狠心減量甚至轉產,踐行農牧結合理論的才能獲得生存空間。”楊建說,這幾年,通過宣傳和指導,他們把重點放在優化結構、合理轉型方面,指導農戶要按照國家的要求治理糞污,同時,在整體上削減養殖總量,呼吁養殖戶理性的保持存欄和養殖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