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這幾口塘,有300多畝,加上去年的100多畝,攏共有500多畝了。為啥子我膽子越來越大?主要是有農業保險的政策給我撐腰,就不害怕意外災害。”近日,在墊江縣曹回鎮徐白村,58歲的養魚大戶吳文華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去年8月一場暴雨,吳文華的魚塘垮了,損失了近5萬元,保險公司來看了現場,做了評估,賠了4.2萬元,“要不然,我今年哪有能力東山再起!”吳文華說。
產業呼喚出的“保險繩”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吳文華所說的農業保險政策是由墊江縣政府主導的,去年初開始試點,一推出就受到農民歡迎。
去年10月12日早上,該縣杠家鎮花園村村民謝林章家,一頭豬因病死亡。老謝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按照程序報了案。一接到報案,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馬上來到家中,開展理賠查勘。
“病死豬體重為60公斤,屬于生病死亡,在保險理賠范圍內。”經過仔細查勘后,人保財險墊江支公司保險人員當即做出理賠決定:按照標準,謝林章可獲得500元賠償金,3天后到賬。
如果沒有保險政策,謝林章也只能自認倒霉,但農業保險政策卻讓他把損失降到*小。他對記者說,有了農業保險政策,干農業更有底氣,要不然,有點風吹草動,農民招不住、承不起。今年初,他家又養了十幾頭豬。
墊江縣農委副書記鐘應發介紹,這一政策的問世,不但從源頭上實現了“不讓病死畜禽上餐桌”的目標,還建立健全了“養殖業主、保險公司、處理場、動監機構”四方聯動的長效運行和監管機制,也真正讓養殖戶打心里沒有了對產業發展的“畏懼”。
減少土地流轉風險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這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但規模化土地流轉也可能給農民帶來流轉風險,特別是前幾年,有的地方流轉了大片土地出去,個別企業主經營不善,有的承包者甚至一跑了之,農民沒有拿到土地流轉費,對此心有余悸。
今年,墊江規模土地流轉,由政府、保險公司、業主、農戶四方共同來解決流轉風險這個問題。具體做法就是,保險費用政府出60%,剩下的40%由業主和農民各承擔一部分。一旦出現風險,保險公司就把土地流轉的資金補償給農民。
目前,這一舉措已經在墊江縣全面鋪開。記者在墊江縣采訪中了解到,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已經深入到該縣沙坪、曹回、新民、桂溪、澄溪、普順等十幾個街道及鄉鎮的農戶家中,核實情況,為下一步簽訂保單做準備。
沙坪鎮畢橋村一社的胡曉強,去年流轉了300多畝土地種油菜和水稻,今年又流轉了200多畝土地,他對記者說,農業保險是一手托兩家,流轉出土地的農戶放心,種養大戶也放心,他從心里贊揚政府這個辦法好,而且要一直堅持下去,農民更能放心種田。
“拓寬”“加長”農業保險
今年,墊江還對此前已試行實施的農業產業保險制度,開展了“拓寬”和“加長”舉措。
鐘應發介紹,“拓寬”其實就是擴大了農業保險的覆蓋面,農業保險從過去的養豬、養雞鴨、養牛羊擴展到種植業,比如榨菜、清脆李、紅脆李、晚熟柚、花椒等都囊括了進去。
政策調整,把種植20畝、養殖10畝以上的農業種植養殖戶全部涵蓋進去,也就是說,全縣絕大部分農業產業都給系上了“保險繩”,促進穩步發展。
“加長”就是把好的政策再向好的方面延長。對所有建卡貧困戶,從生產到生活都設置了脫貧險種。比如意外傷亡、大病、因病住院等,農戶支付比例不高于10%,從制度層面和經濟手段,遏制了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同時,還對過去的政策加以強化和提升,在生豬方面,受益保險賠付額也從去年的一頭500元,提高到今年的1000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