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中旬以來,鎮平縣出現了持續的高溫炎熱天氣,造成大面積干旱缺墑,抗旱澆水保豐收成為種植戶的當務之急。
高稈作物玉米怎么澆?當地眾多種植戶犯了難,找人澆水不好找,找到人了還怕進到密不透風的玉米田里中了暑。當地種植戶算了這樣一筆賬,澆水設備全用上,滿負荷運轉,每天也只能澆5畝地,不僅效果達不到,每人每天的用工成本卻要150元。
同樣種植玉米,侯集鎮王官營村的陳登科卻一點也不發愁。400畝玉米,只要電閘輕輕一推,*澆地100畝,400畝玉米4天就可澆完。陳登科的玉米田里,水濕透根部,地下有墑地表干,玉米生長健壯,引來眾人參觀。
一邊是澆水難、澆水貴,一邊卻是省工省時高效率,秘訣是啥?“多虧了省農技總站開展的‘百站包萬家活動’,縣農技中心的農技人員,把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陳登科介紹說,縣農技中心根據種植大戶的技術需求,主動聯系并給予指導,根據鎮平縣秋作物種植期間干旱頻發的氣候特點,推薦了玉米根部鋪設滴灌管道水肥一體化技術。在玉米播種時,采用寬窄行種植,玉米苗期在窄行中間鋪設滴灌水管,地頭鋪設輸水管道連接水源,安裝水肥一體化設備,需要澆水時,機器一開,自動澆水,需要施肥時,肥料通過輸液管隨水送到玉米根部。
田間管理“簡化”了,種植效益也更高了。陳登科介紹說,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與常規的澆水施肥相比每畝可節省人工費50元,省工省時。而玉米產量上,他預計每畝*少增產300斤。“除去投資成本,每畝多掙200塊,這400畝可就是8萬呀。”陳登科說。
百站包萬家,農技人員進村入戶,農業科技也來到田間地頭。鎮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楊丙儉介紹說,農業科技怎么從實驗室、試驗田走向農戶和農田,是農技推廣部門和農技人員助農增收致富的關鍵,主動與農戶建立聯系,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全力支持,讓農戶看見技術、見到效益,才能讓先進的農業技術不斷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