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前,北方人能吃上新鮮蔬菜簡直是天方夜譚。如今,這一狀況得以改變,正是設施蔬菜的“功勞”。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是北方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1996年開始,寧城縣便把設施蔬菜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進行強力推進,“始終目標不變、力度不減”,寧城縣副縣長楊磊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截至目前,寧城縣設施蔬菜總面積達到43.6萬畝,位居內蒙古自治區首位,年產優質蔬菜106萬噸,被評為全國蔬菜種植重點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
扶持政策強、科技服務優、市場輻射廣,一個高原寒地的設施蔬菜品牌已經打響。
區位優勢好 產品質量好
寧城縣位于內蒙古東南部,全年光照時間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豐富,道路交通極為便利。2017年10月,全國設施園藝學術年會在寧城縣召開。參會專家認為,寧城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條件優越、基礎厚實、模式成熟、前景廣闊,是全國不可多得的高原寒區反季節優質蔬菜種植基地之一。
寧城縣經過20多年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不僅產業規模大、作物種類多,產品質量也廣受好評。
在楊磊看來,經過多年的發展積淀,寧城縣廣大農戶具備了嫻熟的種植技術和質量為上的經營理念,又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下,把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品快速做大。
比如,成立于2008年的寧城縣立志果蔬專業合作社,種植總面積3800畝,600余個溫室大棚,主要種植黃瓜、番茄、尖椒和圓茄,年產蔬菜8697噸,銷售收入2843.3萬元。合作社理事長南立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介紹,2017年合作社生產的黃瓜、番茄、尖椒、茄子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
目前,寧城縣有53個蔬菜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寧城黃瓜、尖椒、番茄、滑子菇注冊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優良的蔬菜品質,備受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場的青睞。
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當地設施蔬菜實現了優質高效發展。以番茄為例,每年上市集中期的2~3月,在北京新發地市場,寧城番茄每公斤售價可達5元以上,高于其他地區1元左右。全縣年產優質蔬菜106萬噸,產值達到41億元,純收入22億元,農民人均增收440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
這對于*貧困縣寧城至關重要。幾年來,設施蔬菜產業累計帶動貧困戶3570戶、1.1萬人實現穩定脫貧。“設施蔬菜已成為我縣農民增收致富和穩定脫貧的*產業和支柱產業。”楊磊說。
楊磊介紹,政府繼續實行“兩個不設上限”政策,力爭到2020年,設施蔬菜總面積達到60萬畝,實現全縣人均一畝棚,年產各類蔬菜達到140萬噸、產值54億元,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建成蒙東冀北遼西設施蔬菜*大縣。
科技服務優 市場輻射廣
“我們把技術服務作為推動全縣設施蔬菜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楊磊告訴記者。
據統計,目前寧城縣設施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00余人,培育農民技術員2000余人,每年舉辦各類培訓班200期以上,培訓農民1萬余人次,實現了科技服務全覆蓋。
同時,寧城縣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進行深度合作。比如,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天來在寧城縣成立了內蒙古高原設施園藝院士團隊教學科研工作站和扶貧工作站,組織開展了“雙減一節”(減肥減藥節水)集成技術和棚室結構升級換代科技攻關。
在科技的支撐下,寧城縣蔬菜市場得以進一步開拓。
楊磊介紹,目前全縣建成一肯中尖椒、大雙廟黃瓜等產地蔬菜批發市場6處,全年交易量超過80萬噸。
寧城縣還在北京設立了寧城農牧業辦事處,成為新發地市場、大洋路市場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與10余家銷售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大中超市精品蔬菜供應基地,產品銷售輻射內蒙古大部以及東三省、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精品蔬菜銷售價格提高30%以上。
南立志是寧城農牧業辦事處的經理,他向記者介紹,2016年3月,合作社與北京市海淀區蔬菜聯采聯盟及其數據支持平臺簽訂合作協議,通過該平臺,使該縣設施蔬菜產品進入了北京大中超市等高端市場。2017年5月又與海爾云廚簽訂農產品直供協議。
同時,楊磊說,“我縣把設施蔬菜質量安全監管作為重中之重,建立了縣級、重點鄉鎮以及重點產業園區、交易市場三級檢測體系”。據悉,寧城現有19家合作社、蔬菜批發市場納入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實現大宗蔬菜產品質量監管全程可追溯。
寧城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加快推進產地交易市場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
楊磊同時也指出,寧城設施蔬菜產業雖然蘊含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但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當地的財力卻有限。作為新型經營主體的代表,南立志也認同這一點。
“龍頭企業、專業市場是農業發展的支撐,缺乏大型涉農企業及大型專業市場和配送企業。”南立志希望,將本地的農產品資源進行全面整合、集中銷售、分級精選,打破各自為戰、無序競爭的局面,共同打造農業地理商標品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