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山東聊城38萬斤增產糧從何而來(圖)
山東聊城38萬斤增產糧從何而來(圖)
農業網   時間:2018/8/8 17:32:00  來源:聊城日報  閱讀數:434

糧食

  千金不換是耕地。這句話道出了萬千農民的心聲。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承載著農民豐收希望的基本農田卻在日益減少。為了保護好這萬千農民的“心頭寶”,莘縣燕塔街道辦事處結合省級增減掛項目,將肖屯村列為試點村莊,5年來,累計完成190畝土地復耕。目之所及,開闊肥沃的田野一直延伸到地平線,酷暑熱浪絲毫按捺不住這片肥厚土地上的勃勃生機。

  “農民以耕地為心,政府以農民為心,劃好這兩個同心圓,就定格了鄉村之美,這件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燕塔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郭彬對記者說。

  鄉村振興,土地是根本。如何喚醒“沉睡資產”,讓鄉村振興自我推進的動力不斷增強?如何讓農民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近日,記者走進莘縣燕塔街道辦事處肖屯村,探尋38萬斤糧食增產從何而來。

  核心要素帶來“源頭活水”

  “這一畦花生是村民劉丁臣的,那邊的大豆是村民肖貴聚的……”8月2日,在莘縣燕塔辦事處肖屯村,村支書崔恩具向記者介紹,肖屯村在2012年被列為省級增減掛項目,目前已完成了190畝的土地復耕工作,327個農村院落被還原成了基本農田,保守預計每年可增加38萬斤糧食產量。

  “村里大部分人的收入來自種植絲瓜和養殖。”崔恩具介紹,肖屯村目前有100多個蔬菜大棚,但村集體收入能力不強。希望能通過增減掛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崔恩具的計劃中,肖屯村將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發展高效農業等相結合,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和農村耕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和農村的全面小康注入新活力。“民以食為天,糧以田為本。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的基礎,是支撐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根基。”崔恩具說,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肖屯村將堅守耕地紅線,繼續聚焦特色,放大優勢,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

  “沉睡資產”煥發蓬勃生機

  從莘縣西華路遠望,聳立在綠色田野上的10幢紅白相間的樓房格外顯眼。“現在,村里有200多戶都已經搬進了安置區,享受到了城里居民的生活。”看著日前完工的安置區,肖屯增減掛項目指揮長劉學英感觸頗深。“剛開始的時候,老百姓思想比較保守,不愿意拆,我們也就尊重群眾意愿,不搞強拆。”劉學英說,在項目調查和實施過程中,以尊重農民意愿為基本原則,不搞強拆強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村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有個過程,相信大家看到先整治的村民獲益后,認識到政策的好處,會想要拆除復墾的。”

  “劉學英已經5年吃住在肖屯了。”在采訪時,村支書崔恩具插了一句話。劉學英作為街道干部,為了項目的進展順利,全身心的投入到建設當中,在他的帶領下,今年7月份肖屯項目建設進度位列莘縣24個省級增減掛項目中*位。“用上了自來水,出門不沾泥,養老、醫保服務在身邊……”伴隨著項目的進展,肖屯村里,到處洋溢著村民的笑聲。

  農民增收大路越走越寬

  悠悠萬事,土地為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土地自然也就成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資源。”郭彬對記者說,當前,農村土地的碎片化既捆住了農民種田的手腳,阻礙了現代農業發展空間,也讓土地資源的規模效益無法顯現。燕塔街道計劃將肖屯村完成復耕的土地建設一座高標準的農業示范園,農民不僅可以分到安置房,而且可以土地的方式入股參與分紅,農村土地實現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資金的轉變。

  郭彬說,街道通過以村土地利用規劃為統領,將村莊規劃、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等“多規合一”,在村級層面實現了經濟社會、產業發展、土地利用、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的“一個規劃、一本藍圖”。

  “38萬斤糧食只是按土地復耕后分給農民種植的估計,這是*保守的計算。”對肖屯村的前景,郭彬信心滿滿。

  今年,全國土地要完成基本確權,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像肖屯村村民這樣的土地守望者對未來充滿期待,土地,必將給耕耘者帶來更多的回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tz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