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草原生態,我們不得不進行減畜、禁牧。但養畜減少了,收入自然也少了,我們一家正愁著如何掙錢,村里就開始倡導發展生態旅游了!我們家在村里統一規劃下搭建了11座帳篷,收入肯定會越來越好!”日前,在甘肅省天祝縣抓喜秀龍鎮南泥溝村,辦起藏家樂的牧民石朵旦腦吾對記者說,實行減畜、禁牧后,家里每年可以通過草原補獎政策拿到8000多元,但家里其他收入有限,全部加起來僅1萬多元,這點收入要擔負一家四口人的開銷確實有點緊張,他一直在思謀增收路子,恰逢今年村里鼓勵大家發展生態旅游景區,讓石朵旦腦吾一家又看到了新的致富希望。
“我們南泥溝村原是純牧業村,村民以傳統放牧養殖為生,對草原生態造成了壓力。在實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大規模減畜后,牧民收入較以往有一定的減少。”南泥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關宣巴說。對此,村里立足生態優勢,積極謀求轉型發展。在鄉鎮的大力引導下,村里積極謀劃走鄉村旅游的新發展路子,力求讓村民減畜不減收,帶領著部分村民代表,赴陜西考察學習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以此來打消村民的顧慮,激發全體村民投身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
抓喜秀龍草原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烏鞘嶺南麓,在藏語中有吉祥富饒之意。走進抓喜秀龍草原,放眼望去,遠處山坡上開滿了紫紅色的野生杜鵑花,優美的自然風光使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據抓喜秀龍鎮的副鎮長張開基介紹,近年來,抓喜秀龍鎮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立足生態優勢,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改變生產方式,著力啟動農村“三變”改革,逐步從傳統粗放型的養殖業向以藏家樂為依托的生態旅游業轉型。如今,南泥溝村已依照“一線兩畔八區”的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理念,初步完成旅游規劃,全村已有近千畝草原用于發展生態旅游。
利用草原生態優勢發展旅游,會不會對草原生態造成新的破壞?關宣巴認為,前幾年,南泥溝村有村民辦起了藏家樂,雖然帶來了不錯的收益,但因經營者及游客生態保護意識薄弱、帳篷分布較散、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汽車隨意停放、垃圾亂丟、搭建帳篷的地方不長草等現象出現,對草原生態造成了傷害。對此,南泥灣村今年將所有的藏民樂集中在保護區外圍地帶,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修建完善水電、污水處理系統,旱廁、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及滑冰場等游樂設施,以求在發展的同時保護好草原生態。如今,新建的帳篷均是懸空搭建,可以*程度地保護草原,不以破壞草原為代價發展鄉村旅游。
記者還了解到,南泥溝村村民可按照“量化到組到戶、參股效益分紅、滾動循環發展”的原則,以戶為單位,以3000元為1股的模式進行入股。截止目前,全村152戶中已有109戶參與入股32.7萬元。同時,南泥溝村109名村民發起創辦了“天祝縣抓喜秀龍明珠生態旅游合作社”,力求規范經營管理,讓大家伙兒抱團謀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