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林省白城市通榆縣什花道鄉大草場,苜蓿、燕麥織成望不到邊的綠毯,吸引行人不時駐足。滿眼的綠色讓人無法相信腳下曾經是一片鹽堿地。
這片草場是吉運農牧業公司的牧草基地,公司自養的近萬頭高端肉牛就是吃這里的牧草。“別小看這些牛,它們可是‘快樂牛’,四季都能吃到青草。”吉運農牧業公司總經理鄭海峰說。
兩年前,從什花道鄉走出來的創業者鄭海峰利用通榆縣異地扶貧搬遷政策,集中流轉了21萬畝土地,搞起大牧場,做了“放牛郎”。
包下這片鹽堿地后,鄭海峰對土壤進行了集中改良,實行全自動機械化管理。他種下的苜蓿草適應這里的土壤,不僅對鹽堿地治理有益,還可以供自己的牛場使用。他說:“今年每畝地打出600多公斤苜蓿草,一公頃算下來純利潤在八九千元。”
從草場上收割下來的青草直接被打成捆,經過專業的機器封壓,成為密封無氧的“保鮮食品”,冬季也能供牛食用。“一年四季吃鮮草,牛肉的品質才能好。”鄭海峰說。
鄭海峰養的牛不僅四季吃青草,還喝清水、聽音樂、曬太陽……他說:“高品質的牛就得這么養。”這里生產出的牛肉質量*的可以在高端市場上賣到500元一公斤,而且供不應求。
“快樂牛”打破了鹽堿地的發展局限,讓人們看到原來鹽堿地里也能長出“金疙瘩”。正是土地規模經營、全鏈條產業延伸、現代化的管理,帶來了農業的高品質和高效益,創造了鹽堿地里的奇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