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上半年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顯示,2014-2017年,累計建設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756個,其中,*貧困縣499個,覆蓋了60%的貧困縣;20多家電商企業開設了扶貧專欄,幫扶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上行。表面上看,“電商+扶貧”銷售的是農產品,是授人以魚,事實上,電商扶貧還在授人以“漁”,還可以授人以“漁場”。“電商+扶貧”促進了產業鏈再造,倒逼提升農村組織化程度,使農村獲得更多對接市場的能力;營造“漁場”,是為了脫貧之后農戶有“魚”可“漁”,保障脫貧之后不返貧。
線上銷售:授人以魚
雨一直下,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已經連續下了兩個多月??粗晁龑氭倢毱捍褰n立卡貧困戶周華付愁得臉上的皺紋更深了。今年,周華付種的紅脆李豐收在望,而這兩個多月的雨快要澆滅他的希望。幸運的是,周華付遇到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的易田圈子APP發起“緊急助農、撫貧有‘李’”的活動,很快,僅幾天的工夫,截至記者發稿,易田圈子APP線上線下已幫助周華付銷售300單共1500斤的紅脆李,總金額11400元。
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印斗鎮對岔村貧困戶張永并不擔心賣難的問題。今年,張永種了10畝小米,早已被電商定購。去年米脂縣開展的電商扶貧行動給他帶來了好運,張永種的6畝小米都賣了出去,每公斤還高出市場價一元。張永說,如果不是電商下鄉,他肯定不敢擴大種植面積。
農產品銷售難或賣不上好價錢,對于都是貧困戶的周華付、張永很可能就是雪上加霜。這不僅是他們*擔心的問題,其實也是許許多多依然靠著土地生活的困難群眾*擔心的問題。
*近幾年,電商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希望。作為“互聯網+扶貧”的一種創新,電子商務改變了農村的商業環境,電商扶貧縮短了他們從田間地頭與市場餐桌的距離,促進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提高貧困家庭的實際收入,從而達到脫貧目標。
蘇寧、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都扛起了電商扶貧的大旗。2015年9月,蘇寧控股集團率先與國務院扶貧辦簽署“全國農村電商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布局2000多家農村蘇寧易購直營店、400多家線上中華特色館。2017年7月,京東集團上線國內*電商扶貧頻道試運營,打造貧困地區產品網絡銷售直通車,全力幫扶貧困縣脫貧增收。在阿里巴巴平臺上,來自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800余個*貧困縣網絡銷售額超過260億元,其中53個貧困縣銷售破億元;2018年1月以來,“興農扶貧”頻道為51個貧困縣701款的農產品提供了銷售渠道。
重塑產業鏈:授人以“漁”
七八月份正是瓜果大量上市的季節。國家貧困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楚縣的巴楚留香瓜正當紅。巴楚留香瓜的當紅很大程度上與阿里巴巴農村淘的參與有關。
阿里巴巴農村淘與合作伙伴一道,設定“一藤兩瓜”的種植標準,推進標準化農場模式,幫助巴楚縣提升巴楚留香瓜的品質,并著力打造“巴楚留香瓜”區域品牌。
阿里巴巴幫扶巴楚縣之前,當地種瓜沿用康熙、乾隆年間傳下的方法。*初,“一藤兩瓜”種植法,許多瓜農不理解。“一個藤可能結十幾個瓜,結一個瓜就可以賣一塊錢兩塊錢,很開心。為啥要把瓜剪掉,一個藤只養一兩個瓜?”*后,讓瓜農刮目相看的是收入,老辦法種瓜,每畝賣400元,新辦法種瓜每畝賣到3600元,三畝田就能一家脫貧。目前,已有500戶貧困村民從“巴楚留香瓜”受益。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梅街鎮雙溪村正在實施這樣的項目,梅街鎮政府和池州一畝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由一畝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提供豬苗,養殖戶按照傳統方式對生豬進行養殖,并可以得到一畝田公司的每月補貼和日常動物防疫、飼養指導。生豬出欄,農戶獲利;一畝田公司將這些生豬屠宰、分裝后通過網絡線上銷售。
非標準化是小農戶生產的一大特點,如果沒有規?;?、標準化生產,這樣的農產品對接大市場有很大的局限。電商扶貧的介入,不僅是在幫助貧困地區轉變農村流通方式,同時也在實現產業鏈與供應鏈的整合,創造新的產業鏈條。在這條新的產業鏈條上,更大的改變是要提升農業的組織化生產的程度。電商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合作或互動,推進農產品規?;?、標準化生產,創出品牌,才能真正將貧困地區天然的自然生態資源與優質農產品資源轉變為高價值的經濟資源。用這樣的產業鏈條來帶動貧困戶,比起一家一戶地幫扶,起到的將是事半功倍的效果。阿里巴巴農村淘、梅街鎮政府和池州一畝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在創造這樣的產業鏈條,各利益方都能從產業鏈條上獲益,特別是農民,在這個全新的產業鏈條上,可以更多地分享到市場終端的紅利。
電商扶貧教會了人們對接市場地方式、方法,教會困難群眾能夠可持續地賣出好價錢的好辦法,才是脫貧不返貧的關鍵所在。
財富共享:授人以“漁場”
京東電商平臺上的“不二果”,創造了互聯網上的*個蘋果品牌。“不二果”賦予陜西蘋果“自然”“健康”“青春”的文化創意內涵,在傳統的蘋果產業里異軍突起,打造出年輕、時尚的果品品牌,給陜西蘋果的傳統面目帶來脫胎換骨般的重生,整個產業都翻開了新的篇章。
“不二果”是京東集團與陜西富鉀農資公司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產物。陜西富鉀農資公司是京東農資的供應商,也是京東線下縣級農資服務中心的承建者。從果園測土,到制定果樹全程營養方案和標準化種植方案,再以產品+技術的服務模式,企業將貧困戶果園打造成為“不二果”基地營,大幅提升果園蘋果產量與優果率,*后以高于市場20%的價格回收貧困戶的蘋果。“不二果”很快成為帶動陜西貧困地區蘋果外銷的龍頭,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區域性的品牌,實際上還帶動了陜西其他果品也搭上了“不二果”的“順風車”,“不二果”成為陜西果品的標志,展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漁場”的效應。
在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集鎮常廟村的趙青經營一家舞鞋店。舞鞋店的橫梁上用紅漆刷了一行字:“叮咚一響,黃金萬兩。”趙青說,這是淘寶的提示音,聽見這個聲音就意味著線上可能有生意來了。
5年前,趙青與妻子在溫州做舞鞋生意,把年幼的孩子寄放在常廟村父母家。如今,趙青把生意帶回老家,開了一家舞鞋網店。趙青有許多同行,大家相互傳幫帶,曹縣竟然已形成演出服裝產業集群。有了集群效應,趙青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家庭也團圓了,趙青覺得自己回鄉開店要比在外鄉開店幸福指數高。
在曹縣東南部,以大集、閻店樓等鄉鎮為主的表演服飾、影樓服飾類產品在網絡平臺銷售火爆,占淘寶、天貓的60%以上。在曹縣西北部,普連集、莊寨等鄉鎮形成家具、工藝品、板材等產品線上線下優勢,占淘寶、天貓的40%以上,占京東的50%以上;在曹縣城區,曹普工藝、巨鑫源集團等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實現轉型升級。
根據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數據,3年來,曹縣12個省級貧困村成為中國“淘寶村”,實現了“整村脫貧”。通過電商直接帶動2萬余人*脫貧,占全部脫貧人口的20%。
電商帶來的產業集群效益,促進形成了長效機制,如同營造漁場,活水養活魚,形成新的產業,帶動就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一切都活了起來。
電商扶貧是十大扶貧模式之一,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場”,電商通過改善貧困地區信息不對稱、倒逼農業生產方式變革、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而促進增收脫貧,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互聯網的觸角不斷向農村延伸,電商扶貧與其他的扶貧模式都會有交集,電商扶貧的功能將會不斷被發現。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互聯網+扶貧,明天必將是互聯網+鄉村振興,互聯網發展成果將會惠及更多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建成小康社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