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黃泥塘鎮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在全鎮17個村(居)范圍內,除規劃種植早熟馬鈴薯和辣椒等特色產業外,同時調整1萬畝土地種植全株青貯玉米,通過糧改飼調整優化農業供給結構,為發展畜牧業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正是青貯玉米采收時節,黃泥塘鎮自青貯玉米采收大幕拉開以來,全鎮各村(居)一派忙碌的景象,干群齊心,5+2白+黑,抗晴天、戰雨天,哪里有全株青貯玉米,哪里就有我們干部的身影。
為了搶抓收儲青貯玉米的黃金時期,在不耽誤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各村(居)抽派兩名工作人員負責青貯玉米采收工作,組織有勞動力的群眾和志愿者幫助缺乏勞動力的群眾搶收青貯玉米。
黃泥塘鎮雞場社區主任羅永康說:“糧改飼給老百姓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原來老百姓種一畝地的玉米只能收800斤到1000斤的玉米,賣價每斤1元,賣來不超過1000元。現在全株青貯玉米一畝地能收7000到8000斤,就要賣到1700至1800元,他們很高興。為了群眾的利益不受損,我們村里組織志愿者和勞動力強的群眾去幫助缺乏勞動力的群眾收割青貯玉米,確保該項工作在近期內完成。”
黃泥塘鎮黃泥村村民楊守勛這樣說道:“我家今年種了7畝地的全株玉米,已經割得2畝地的賣了,稱下來得7.5噸,賣得3300多元,算下來,去年2畝地苞谷籽只賣到1500至1600元,算下來還是賣全株青貯玉米劃算,既節約撕苞谷的工程,又節約煤炭,明年我都還想多種點。”
據了解,黃泥塘鎮今年在糧改飼調整優化農業供給結構中,調整土地種植全株青貯玉米達1萬畝,每畝能收青貯玉米3.5噸至4噸,每噸賣價450元,除運費每斤青貯玉米群眾收入就有0.22元,1畝地群眾的收入在1600至1800元左右。種植傳統玉米每畝地產干玉米800至1000斤左右,平均每斤1元,1畝地只能買到800至1000元左右。相比之下賣青貯玉米不僅增加了群眾的收入,又節約成本,在有限的土地上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