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建成區燃煤小鍋爐“清零行動”;整治各水源地保護區內環境違法違規問題29處;將大慶市97家企業列為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
盛夏時節,全國多地進入“燒烤模式”,當大慶吸引著眾多省內外游客前來避暑時,“大慶藍”“大慶清”“大慶綠”再次成為大慶的“顏值”擔當,藍天、碧水、綠地紛紛“霸占”游客們的微信朋友圈。
呼吸清潔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享受零污染的土壤,這不僅是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更是政府施政所向。今年以來,黑龍江大慶市圍繞爭當“排頭兵”總體部署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要求,積極探索綠色發展路徑,全力打好藍天、碧水、黑土“三大保衛戰”,努力建設天藍、水清、地綠的美麗“新大慶”,滿足人民群眾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打響“四大攻堅戰”守護驕人“大慶藍”
天藍空氣好,一直以來是大慶的驕傲。國家“大氣十條”實施五年來,大慶優良天數保持在318天-326天,空氣質量優良率在87.1%-89.1之間;2017年,收獲319個“藍天”,空氣質量6項指標全部優于國家二級標準……
“黑龍江大慶市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整治燃煤小鍋爐、治理工業大氣污染等方面的努力,換來了漂亮的‘藍天答卷’。”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鞏固成績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黑龍江大慶市繼續推進“藍天保衛戰”集中攻堅,打響了“四大攻堅戰”。
開展建成區燃煤小鍋爐“清零行動”。對2014年以來淘汰的241臺燃煤小鍋爐逐臺現場復核,確認不存在違規新建、重啟等問題,同時對建成區外3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和全市10蒸噸以上非電燃煤鍋爐進行普查,為下步集中整治打好基礎。
強力推進大型燃煤鍋爐提標改造。對未實施改造、超標排放的供熱企業依法處罰,對未按期繳納罰款的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進一步擴大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行業范圍。組織三聚能源凈化、九環石油機械等重點排放單位開展治理工作。
鞏固重污染天氣聯防聯控體系。落實哈大綏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合作事宜,建立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信息數據資源共享機制體制,以實現污染程度分析預測結果和衛星火點信息共享,上半年共啟動4次重污染天氣預警。
一項來自市環保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6月底,黑龍江大慶市監測天數181天,優、良天數達162天,優良率89.5%,大慶“氣質”愈加清新。
出重拳治污護水水環境持續改善
清晨或傍晚,黎明湖邊總會迎來一批批市民,他們兩三結伴,或鍛煉或消暑,或漫步棧橋或欣賞湖景,無不陶醉在這幅生態“水景”之中。
水是生命之源。對于有著“天然百湖之城”美譽的大慶來說,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半年,黑龍江大慶市全面強化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從治理工業污水、處理城鎮污水、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飲用水源保護、地下水保護和跨界水體聯合監管六個方面入手,持續改善水環境。
重拳治理水污染。工業污水治理方面,全市5座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通過自建、并網、依托等途徑,全部實現污水集中處理,石化、煉化、中藍石化等下屬6套污水治理設施完成提標改造,肇源皮革城企業在用鉻鞣設備完成含鉻廢水循環利用改造;城鎮污水處理方面,東城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土建工程建設提速,投用后將大幅提升主城區生活污水處理水平;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方面,18個重點建制村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劃定了全市畜禽禁養區。
全力保護水環境。完成全市78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整治各水源地保護區內環境違法違規問題29處;4個市級地下飲用水水源完成補給區劃分;140家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雙層罐或防滲池改造……黑龍江大慶市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地下水保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們還與綏化市環保局協商,聯合制定了《綏化-大慶安肇新河跨界斷面水質會商機制》,對水質會商的組織流程、啟動條件、議定事項落實等方面作出具體約定。”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說。
在防污治水的實踐中,河長制功不可沒。自河長制建立以來,黑龍江大慶市266個河湖實現全覆蓋,各級河長達2141人,各級河長累計巡河7700余次。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配合水務部門落實好‘河長制’及‘一河一策’治理,將基于水質改善要求的治污任務分解落實到控制單元內各責任主體,督促完成目標任務。”
天藍水清地綠一樣都不能少
出臺《大慶市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建設“三減”示范基地275處;發布全市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從生態環境治理來說,治水治氣治土是一個整體。“天藍、水清、地綠,一樣都不能少。”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黑龍江大慶市在強力推進水污染防治的同時,有序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進土壤治理與修復。
黑龍江大慶市確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將全市97家企業列為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并要求列入名單企業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自行監測;啟動土壤污染詳查,成立了由市環保、農業、國土、財政部門組成的詳查工作機構,此外4月中旬省農用地土壤采樣小組已深入黑龍江大慶市啟動采樣工作。
“黑龍江大慶市還開展了黑土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以龍江品牌耕地、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周邊區域,以及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所在區域為排查重點,截至目前共排查重點工業企業60家,堅決杜絕污染物進入農田,確保糧食和食品安全。”據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黑龍江大慶市還將啟動編制《大慶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待全市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后,逐步補充完善相關內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