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烏蘭察布市化德縣民樂村,鄉間瀝青路兩旁,一棟棟蔬菜大棚整齊排列,綠油油的蔬菜向人們展示著蓬勃的生命力。“你看,平展展的瀝青路直通田間地頭,裝車后上省際通道,再上高速公路兩三天就到。要不是這好路,沒等出村呢,菜就顛巴爛了。現在,蔬菜運到交易市場后打冷直接運進恒溫庫,到晚上打包裝車,能賣到山東、上海、福建呢。今年,蔬菜長勢好,年底給兒子買轎車有希望了。”民樂村種菜大戶李軍說。今年他種了30畝白菜、50畝訂單糖菜,還有30多畝芥菜和10畝甘藍。他的自信來自這些蔬菜喜人的長勢,更來自便利交通條件的支撐。
曾經,民樂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如今,因為發展蔬菜種植,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村”。這里水源充足、氣候適宜,村里1.3萬畝耕地中一大半都種上了蔬菜,300戶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將近2萬元,其中75%來自蔬菜種植。2017年,民樂村因種植大白菜被認定為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如今“民樂王”牌大白菜已經完成商標注冊。
家住烏蘭察布市商都縣東坊子村的趙峰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馬鈴薯種植大戶,家里現代化農機具一應俱全,去年還新購置了一輛皮卡車。不比現在日子過的紅火,以前因為家里窮,又找不到致富門道,趙峰一直在南方打工。直到前兩年趙峰回鄉探親,感覺從村里到鎮上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不少,昔日泥濘的小道變成了筆直的水泥路,汽車能直接開到了家門口。看周圍種馬鈴薯的親友們收入都挺高,再加上父母年紀大了,趙峰便萌發了回家鄉創業的想法。
趙峰把修到田間地頭的鄉村公路稱作是“貼心路”,他說,原來每年秋天,需要雇人先把馬鈴薯收到窖里,等著客戶上門收購,增加人工成本不說,客戶還壓價?,F在,根據訂單或提前聯系客戶,收獲時分撿完畢,直接在地頭裝車。去年家里共種植馬鈴薯1000多畝,通過中間商,陸續有600噸銷往成都,利潤相當可觀。“你看,現在通村公路修好了,運送籽種和售賣馬鈴薯更便捷了,不用擔心像以前一樣,卡車陷在泥坑里開不出來。”趙峰說。
烏蘭察布市化德、商都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深度貧困旗縣的15個國貧旗縣中的兩個,為加快這一地區貧困人口盡快實現脫貧致富,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加大扶持力度,對貧困旗縣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和嘎查村通瀝青(水泥)路項目,在國家補助的基礎上,又提高了補助標準,減輕了這些旗縣的建設資金壓力。到2017年年底,這些貧困旗縣和其他地區一樣,實現了具備條件的嘎查(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目標,提前三年完成國家兜底性目標,使當地農牧民也能“出門有路,抬腿上車”。在化德和商都縣,還有很多個“李軍”“趙峰”通過條條扶貧路從而走上了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是幾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落后的交通會阻礙當地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也成了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而一旦交通得到了改善,當地的資源優勢就能迅速的轉化成經濟優勢,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自治區在國貧旗縣、人口較少民族旗、邊境旗縣共66個旗縣(市區)進行了交通扶貧,著力推進貧困地區干線通道工程建設、農村牧區公路通暢工程等“十大工程“,暢通貧困地區對外運輸通道,強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內部連接、促進貧困地區內外互聯互通,使貧困地區農畜產品和土特產品可以運得更快、銷得更遠,促進貧困旗縣農牧業產業布局的優化和結構的升級。
如今,在巍峨的群山間,炊煙裊裊的村莊旁,一條條公路如黑色緞帶在高山平原間飄蕩,路上車流穿梭,客來商往,到處洋溢著蓬勃的時代氣息。在田里辛勞耕作的農民,因這條條公路,搭上了產業化發展的快車,胡蘿卜、大白菜、馬鈴薯,人們以這些綠色有機產品為基礎,實現規模擴張、質量提升、品牌增值,從而打造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將繼續推進交通*扶貧脫貧,并以國家高速公路建設和通旗縣普通國道升級改造為重點,加快推進甘其毛都口岸至臨河、滿都拉口岸至白云鄂博、阿力得爾至阿爾山等骨干通道“外通內聯”;加強較大人口規模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和林區公路建設,打通100個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推進“交通+特色產業”“交通+生態旅游”“交通+電商快遞”行動,推進運輸服務向農村牧區下沉、向弱勢群體傾斜,年內建設貧困地區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1000公里,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