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威海市市民崔霞專程回到北產村,看到流轉的123畝土地上玉米長勢喜人,她不禁嘴角上揚。今年6月,這片土地上剛剛收獲一季黑小麥,烘干后產量近7萬斤,按照6元每斤的保底價計算,收益有40多萬元。崔霞告訴記者,普通小麥以畝產700斤計,每斤價格1.1元,每畝收益約800元,刨去種子、化肥、農藥和耕播費用,畝凈收益只剩200多元。“現在,因為有農業社會化服務,自己把流轉來的土地交給專業的人來種,所以才能讓‘土地生金’。”崔霞說。
分散承包效益不高,農村老齡化加劇,導致農民種地積極性減弱,地由誰來種?怎么種?以往種地的人怎么辦?不僅是高村鎮更是文登區需要破解的種地“三問”。
“土地是農村*的資源,種好農民*依賴的土地,把資源優勢發揮出來,鄉村振興才有活力。”文登區相關負責人說。為此,文登區在高村鎮試點推行農業社會化服務,指導村集體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農戶不愿種的土地通過流轉集中起來,進行托管經營或流轉招商,由專業的人來種,去除成本后的收益由村集體和農戶按比例分成,促使分散的“老農民”種地向規模化的“新農人”經營轉變。
高村鎮重構地和人的關系,“媒人”是該鎮搭建的農業綜合服務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采集全鎮測土配方施肥、農安監管、農機具、土地流轉等數據形成涉農資源大數據庫,為農戶或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詢、供求對接服務,并整合政府部門的農技推廣、植保等站所資源和市場化的農資銷售、農產品倉儲物流銷售等主體進駐,為全托管主體提供生產資料,以及從耕種收獲到流通銷售全過程服務,為半托管主體提供低于市場價格的“菜單式”服務。現在,全鎮已有20個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成片連方土地6300多畝,其中4000多畝已成功引進黃菠蘿、黑小麥等10多個現代農旅項目,沒有社會資本注入的土地,由平臺委托給鎮上成立的農業龍頭企業——高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保證農民和村集體的托底收入。
土地流轉集中并托管給專業服務公司耕種,將“綁在地上”的農民解放出來。然后高田公司又成立了勞務服務機構,把各村有就業意向的農民集中起來統一培訓、統一安排工作,為用工項目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如高村鎮后泊村的金子明經平臺調配參加城區綠化,今年6月份務工25天領了2500元,他家的1.5畝地流轉托管后每年還能帶來700多元的地租收益。金子明說:“干一份工,掙雙份錢,這樣的買賣劃算。”
像金子明一樣,高村鎮已有30多個村的800多名流轉出土地農民加入了勞務服務隊,鎮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將這些“職業農民”的基本信息造冊登記,并按照建筑服務型、技術服務型、社會服務型等分為5類20項,年底還要根據用工單位的反饋情況,按照一般工、熟練工、能手3個等級對在冊人員作新一輪職級評定,為用工服務提供參考。
沒有后顧之憂,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在西藤圈村,80歲的于福江老人將自己的0.7畝地流轉托管后安心地住進了村辦幸福院,村里出一點、社會幫一點、自己拿一點,吃住在幸福院只需每天10元,不入院的老人村里還能送飯到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