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發展的*境界是什么?它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還應該把社會責任放在心上;它不僅要做大做強,還應關心多少人與之一起成長,一同受益。
*近,《新疆日報》連續三天刊發了《果業問果·新疆果業集團調研》系列報道,從記者筆下我們不難看出,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新疆果業集團帶動一大批農民脫貧致富,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嘗到了林果業發展的甜頭。開展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果業集團的做法經驗值得推廣。
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難以應對波譎云詭的大市場沖擊。只有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提高生產經營的質量效益,形成抵御風險、開拓市場的合力,才能走出一條企業盈利、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互利共贏之路。作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果業集團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路。
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果業集團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抱團發展,應用現代生產加工技術和營銷手段,促進了林果生產經營向優質化、集約化、規模化轉型升級,使千千萬萬的農民品嘗到了豐收果實的甜蜜。
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農業生產向需求靠攏。果業集團在區內外大規模建設“果叔”社區直營店,打造銷地市場;在區內鄉鎮一級布局新疆特色林果產品批發市場,打造產地市場。兩個市場并駕齊驅,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對于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形成具有本地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具有直接的帶動作用。這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破解農產品賣難困局、帶動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以創新為引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人說,互聯網時代,手機是“新農具”。果業集團緊抓互聯網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創立新疆林果網農產品電商批發與實體批發市場一體化運營模式,建立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現代營銷格局,促進了農產品品牌建設,打通了產銷對接之路。不僅讓新疆特色林果產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向全國、飛向世界,也培養了一批有新理念新視野新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新疆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利益為紐帶,建立緊密的企農聯結機制。果業集團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支持引導農民科學種植,形成了一批特色林果生產基地。通過構建緊密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開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努力實現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幫助全區越來越多的小農戶通過新型經營主體擁抱廣闊市場。
近年來,果業集團年經營農副產品100多萬噸,領辦專業合作社40多家,帶動農戶10萬多戶,在帶動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然而,一花不是春,獨木難成林。要讓新疆特色農產品叫得響、賣得好,讓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品牌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我們需要更多像果業集團一樣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需要他們有為農助農的情懷和擔當、利農惠農的思考和實踐,在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帶動更多農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