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龍蝦,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地處江漢平原的荊州、潛江,而不知道在鄂西北的南漳,也是一塊生長繁育優質小龍蝦的寶地。
為什么說南漳是一塊繁育優質小龍蝦的寶地呢?
近日,南漳縣召開小龍蝦產業投資發展研討會,省農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桂華對該縣大力推廣蝦稻共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張桂華直言:“蝦稻共作,相信南漳,不會看錯。”
對于南漳能否繁育出優質的小龍蝦?華中科技大學水產學院教授、湖北小龍蝦協會首席科學家顧澤茂在研討會上對此問題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一是從氣候條件來看,南漳比江漢平原氣溫低2至3攝氏度,季節滯后2至4周,可以錯峰上市;
二是從地理環境上看,南漳是農業縣,工業排放物少,空氣潔凈;
三是從區位上看,南漳小龍蝦可以走河南、陜西、甘肅,區位優勢明顯;
四是從消費角度看,襄陽市區及周邊市場廣闊,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培養。南漳,是中國有機谷核心區,生態保護非常好,水源也極其豐富,并且水質無污染,非常適宜高品質的清水蝦生長發育。
湖北稻漁共養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程建平研究員也表示,蝦稻共作作為生態農業的重要模式之一,能夠減少或不使用化肥、農藥,真正產出優質、綠色的龍蝦和稻米。預計三年內可發展蝦稻共作面積3.3萬畝,相信南漳稻蝦將會成為南漳有機農業的一張名片。
南漳縣扶持蝦稻共作產業
去年11月以來,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蝦稻共作產業的決策和部署后,我縣全面宣傳發動,大力招商引資,先后六次召開縣委常委會、農業專題會,重點討論“蝦稻共作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及“2018年實施方案”。
今年計劃整合近千萬元資金,從三個方面扶持蝦稻共作產業:
一是對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內連片發展5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從作業道、供排水、渠系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必要支持;
二是對新發展“蝦稻共作”面積超過100畝的農戶及各類市場主體,按每畝2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三是對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按照有機產業發展獎勵辦法進行獎勵。
目前,已兌現22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部分龍頭企業建設蝦稻共作基地。
目前,南漳縣蝦稻共作產業面積已達1.2萬畝,其中*的是由湖北恒有農業有限公司在武安鎮文店村建設的恒有萬畝蝦稻共作生態園,全部采用蝦稻共作的養殖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