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長江經濟帶化工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關鍵之年,南通作為長江經濟帶城市之一,農藥企業自然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近日,《農藥市場信息》記者走訪了江蘇好收成韋恩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南通嘉禾化工有限公司等農藥企業,零距離傾聽企業的聲音。
環保風暴來襲 農藥企業必須學會“戴著枷鎖跳舞”
嚴抓安全環保是好事 但政策的多變讓企業“有心無力”
環保風暴來襲,中國有些排放標準甚至已高于國際標準,本次走訪中,企業均表示嚴抓環保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能使企業變得更加規范,給環境帶來的好處也不言而喻。但企業對此表示,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過高的要求會影響可行性,易對實體經濟產生沖擊。
目前企業*主要的壓力來源于行政許可。新項目得不到審批,政策的變化無常,在這些限制下,企業必須“戴著枷鎖跳舞”,放不開手腳,想要在本地尋求更大的發展幾乎不可能。
嘉禾化工表示,公司已準備好一批中試成功的產品,并且也建好了產房,就等審批通過即可投產,但由于現在處于區域環評階段,新上的項目一直卡在審批這一環。好收成也表示,光是應對政策的變動已是焦頭爛額,想要稍稍改動一下廠房的設計,便要面對一大堆文件的“轟炸”。在這種狀態下,企業如何拿出精力去生產,去研發更好的產品?
江蘇省是化工大省,數據顯示,江蘇省長江沿線分布700多家化工企業,110多個化工碼頭,年過境危化品超2億噸,排污口與取水口犬牙交錯,陸上風險和水上風險疊加。今年一季度,江蘇省入江支流水質同比下降,優Ⅲ比例53.3%,下降16.5個百分點,劣Ⅴ比例20%,上升10.7個百分點,形勢不容樂觀。面對省情,政府對化工企業嚴加管控也實屬情理之中,畢竟環境資源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
但政府在對企業提出要求的同時,是否也應為企業多考慮考慮?企業就像彈簧,可以承受適度的壓力,但如果企業負擔過重,總有*,會對這根彈簧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害。農藥行業是化工行業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化工行業又是中國經濟鏈條中的重要環節,對農藥企業過度嚴苛,*終的結果有可能會傷害中國的實體經濟,也會讓更多的機會流向國外。如何平衡好經濟利益與生態利益,如何讓決策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希望政府能夠多加研究。
原料供應趨緊限制企業生產 中小型企業用工難亟待解決
目前,整個行業都面臨著配套原料和中間體無法正常供應的問題,買不到貨和停產已是企業常態。好收成告訴我們,今年原藥價格總體比去年上漲了30%左右,但有些原料的上漲程度簡直可以用“離譜”來形容,如生產甜菜類除草劑所需的某種原料,一般正常價格為5~6萬元/噸,但如今漲到了25萬元/噸,完全亂了套路。雖然成本大幅上漲,但為了做好企業的品牌建設,好收成并沒有提高制劑的價格。好收成對目前的局面表示擔憂,如果原材料上漲幅度過大,就會給越南和印度等國家帶來更多機會,特別是現在有些跨國公司自己也能生產原藥的情況下,中國的機會將會變得更少。
嘉禾化工也面臨著原材料采購困難的問題,所以其在策略上進行了改變??要么囤積原料,要么增加庫存量。記者了解到,其主要原料和產品原來只需兩、三千噸的庫存就夠了,現在增加至八千噸左右,以備不時之需。生產吡氟酰草胺所需原料買不到,企業只能每個月囤積一些,等攢夠了再生產。
企業用工難也是目前較為普遍的問題。談起此事,嘉禾化工無可奈何,負責人表示,招人實在是太難了!比起到工廠里來工作,畢業生更愿意去北上廣大這些大城市工作,寧做白領不做藍領,人才都流向了一、二線城市。就算是去工廠上班,畢業生也是優先選擇大企業。中小型企業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已經漸漸放寬了招聘條件,開出的待遇也并不比大企業差,但能招到的都是一些年齡較大的農民工。
走出去或能迎來新機遇 但如何走出去需要思量
2013年出臺的《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3?2022)》對全省的生態環境狀況有著清晰的闡述:“江蘇有著‘人口密度大、人均環境容量小、單位國土面積污染負荷高’的特殊省情,總體上沒有邁過環境高污染、高風險階段,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資源環境約束愈加明顯。”在江蘇環境容量有限的情況下,一些企業也開始嘗試走出去。其實早在2009年,好收成就已向外邁出了步伐。據介紹,好收成先后走過幾個省市,但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談到關于走出去的規劃,企業均表示,還是得從長計議,不能盲目走出去。走出去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問題,比如當地能源、資源價格是否具有優勢,又比如當地工人的培訓問題,新到一處地方,必然需要對當地農民工進行崗前培訓,這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所以比起直接到外地建廠,企業更希望和當地企業合作對接。好收成表示,希望能有現成的對口的工廠,這樣其能直接“嫁接”過去。而嘉禾化工則表示可以與當地成熟的企業就某些項目進行合作,兩地之間畢竟有文化差異,需要當地人為其“領路”。
嘉禾化工同時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走出去目前并不適合中小型企業,除非有很清晰的客戶和成熟的產品,否則盲目走出去沒有太大的意義。
雖然農藥企業目前面臨著環保與政策以及各方面的壓力,但筆者欣喜地看到,企業都在以積極的姿態面對,以高標準要求著自身。希望這些有情懷、有理想的企業能夠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環保風暴中挺過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