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休閑農業 > 武漢新農民熱邀市民下鄉采摘(圖)
武漢新農民熱邀市民下鄉采摘(圖)
農業網   時間:2018/8/20 10:49:00  來源:長江日報  閱讀數:464

采摘園

  做了15年有機農業的魏曉明,為社區居民們帶來了基地里種植的有機葡萄、迷你小冬瓜、莧菜等果蔬;湖北省武漢市黃陂鄉趣農莊的章新春,帶來了選育3年今年剛上市的特色蔬菜紅秋葵;漢南區漢江村創業能人吳琳帶來新鮮可口的無花果,當日早晨剛從地里采摘的新鮮果蔬,吸引了不少社區居民前來品嘗。

  三位下鄉創業的新農民滿懷激情,與滿春街的街坊們分享了他們“市民下鄉”的創業故事。

  15年打造有機果蔬采摘基地

  “蟲子敢吃的才是好東西。”在活動現場,魏曉明告訴大家,現在不少市民去菜場買菜,總喜歡挑選外觀看起來完好無損的蔬菜,但是從他從事的有機農業領域角度來看,有蟲子咬過的才是好蔬菜。

  今年41歲的魏曉明是東北吉林人,2000年,魏曉明從吉林農業大學蔬菜專業畢業,進入長春市一家農資公司武漢分公司做農資銷售。2003年來到東西湖區創辦了湖北吉農沃爾特農業有限公司,開始實踐他的有機農場夢。

  選擇有機農業這個高難度領域,創業過程中沒少讓魏曉明受挫折。他說,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堅持不打農藥,種植出來的蔬菜被蟲子咬得千瘡百孔,放在超市里面根本就沒人要。為了讓種植出來的果蔬好吃又好看,自己沒少在種養殖技術上下功夫。

  借著吉林農業大學的資源,魏曉明四處拜師求藝,刻苦鉆研技術,引進立體種植、滴灌、無土栽培等系列技術及設備。沒有有機肥料,他開發出蚯蚓—土雞—基質種菜循環農業模式,購買合作社農戶養殖的蚯蚓和蚯蚓糞便,實現了農戶、公司的雙贏。

  2013年12月13日,吉農沃爾特農業有限公司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并通過了GAP認證。公司已經獲得9項專利,還有9項正在申報中。而他本人,也入選了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

  他還介紹,截至2018年5月,合作社累計接待武漢市民139萬人次,銷售收入2400余萬元,社員平均增收5680元/畝。今年公司打算進入武漢700個社區,發展社區無人售貨柜銷售新模式;落地實施農業孵化器項目,帶動周邊農戶、大學生、返鄉青年在鄉村創業。

  老街坊“回家”共話陽臺農業

  “來到滿春街真覺得有種回家的感覺,我就是在這里長大的伢,一直生活到高中才搬走。”借助本次“三鄉工程”大講堂,黃陂鄉趣農莊的老板章新春故地重游,連連感嘆變化太大。他說,以前小的時候,從沒見過哪個社區可以在屋頂上搞農業,今日看到露臺上瓜果飄香真的是長見識了。

  作為滿春街的老街坊,從事了8年農業的章新春,貼心地提醒街坊們,屋頂農業不比其他農業,在陽臺上搞種植一定要用輕質土壤。屋頂承重能力有限,特別是下暴雨后,土壤吸水速度快,對老社區的屋頂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我們農莊就在漢口北那邊,從這里開車過去要不了一個小時。農莊里面有30多畝的盆栽秋葵,歡迎社區里的‘都市田園’志愿者們經常到我們農莊來游玩,一起交流下盆栽種植技巧,農莊里的種植專家一定會盡全力為各位街坊解答疑惑。”

  2015年,章新春帶著團隊到全國考察項目,在新西蘭看到了網紅“辣椒”紅秋葵,便引進種植。經過3年摸索,今年種植了100多畝的紅秋葵終于大面積上市,預計產量15萬斤。目前每天產量在100斤左右,依靠采摘就可以消化完。

  他說,現在市面上多以黃秋葵居多,紅秋葵還比較少見。雖然食用方法都一樣,但是紅秋葵含有少量花青素,在抗氧化、美容方面效果明顯。建議大家*涼拌加點作料生吃,高溫煮熟后營養價值就被破壞了。

  據了解,除了秋葵采摘,鄉趣農莊還有兔島寵物親子區、垂釣中心、成語文化長廊可供市民游玩。

  章新春還和滿春街的居民們現場達成初步意向,將在滿春長堤等社區進行試點,從種子、土壤、品種到種植,幫助社區居民更科學地管理“屋頂菜園”,讓滿春社區的陽臺“田園風光”更迷人。同時,鄉趣農莊還將定期邀請社區居民前往農莊,扛起鋤頭下到田間地頭,共享農耕之樂。

  漢南移民村打造市民下鄉新去處

  為了南水北調工程,西移東遷拋親情、舍故土,1748位村民來到了漢南區湘口街銀蓮湖安家落戶。

  2014年,武漢市漢南區聚開心家庭農場(農莊)場長吳琳拋棄成熟的汽車零配件產業,舉家攜資來到漢江村,流轉下村里500畝土地,打造花卉觀賞園、水果采摘園。

  活動現場,漢南區湘口街漢江村婦女主任肖瑞,作為合作社代表為大家講述了董事長吳琳的創業故事。通過宣傳片大家看到一棟棟紅頂白墻的小洋樓,整齊劃一,跟城市里的成熟小區沒有區別。

  肖瑞介紹,吳琳先是出資50萬元,買下村里銷售不出去的竹柳苗木,替村里排憂解難;后又投資80萬元,購塔柏苗木種植200余畝;投資200萬元,栽種綠化苗木、花卉、果樹和育苗200畝。

  肖瑞說,創業期間董事長也沒少吃苦頭,為了帶領村民們一起致富,她把從事汽車零部銷售所獲得的所有資金,全部投入到苗木基地建設上來。3年時間,為村集體創收45萬元,為村民勞務創收240多萬元,現在塔柏成形銷售已有了回報。

  2017年,“三鄉工程”建設項目入駐漢江村,由永銘集團與漢江村簽約打造具有秦巴漢水風情的民俗智慧村,把鄂西北民俗文化帶到漢江大地,讓市民不出武漢就能欣賞到鄂西北文化的魅力,通過文化帶動挖掘農家小吃,帶動鄖陽黃酒、神農架黃酒、香菇等特色農產品銷售。

  為迎合市民下鄉,今年將從高端農業產業發展入手,從事高、精、尖采摘水果的開發和高端花卉開發,3年時間,建成采摘園,初步形成農耕體驗、子母莊園、休閑觀光、科普農業、農莊飲食系列產業項目,打造一條市民下鄉的消費產業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