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記者在重慶市合川區雙鳳鎮的高標準農田區看到,碧藍天空與金色水稻田交相輝映,稻浪起伏,稻香撲鼻。整個水田示范基地喜披“黃金甲”,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藍天白云下,青黃相間的稻田成片鋪展,一群白鶴在田間起落。稻田中央,收割機順著固定軌跡行駛,兩個輪子碾過之處留下一道道美麗的弧線。
“今年是個豐收年,我家種90多挑地的稻谷,預計要收谷子20000多斤!”大槲一社的李大姐一邊等待田間的收割機靠岸,一邊指著身邊的谷袋子說,“今年要收200多袋,現在機種、機收方便,明年我準備種上100挑面積的谷子。”
收割機一靠邊,她和自己的家人們立即起身,雙手撐開麻袋對準收割機后方的長管,一粒粒稻谷從中傾瀉而下,不到30秒,就裝滿一麻袋。幾分鐘后,十幾袋稻谷壘成一堵小墻。
一輛輛摩托車在田間的機耕道上飛奔,不一會兒,就將一家一家的稻谷運送到了各自的曬壩。
“近年來,大槲村的幾千畝農田全部建成了高標準農田,從種植到收割都十分方便,這些年村民從不愿種到爭著去承租鄉親們的稻田!”雙鳳鎮大槲的村主任告訴筆者,“我們村這高標準農田內土質深厚,日照充足,常年水流灌溉充足,所以生產的大米細軟而香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