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棉花產業應該敞開大門,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出去,走入廣闊的中亞市場中,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不斷發展壯大。”近日,記者來到新疆利華棉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華棉業”)采訪,董事長張齊海說。
2011年,國內業務正穩步發展時,利華棉業判斷出了棉花市場的下行趨勢。作為國家*重要的棉花產地,新疆棉花加工業產能嚴重過剩,惡性競爭突出,宏觀調控、轉移產能是必然選擇。為緩解棉花市場下行和競爭壓力,利華棉業啟動了國際化發展戰略,圍繞棉花加工主業,先后在美國、澳大利亞、塔吉克斯坦進行考察。因塔吉克斯坦區位優勢、政府優惠政策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等因素,確定先開展在塔吉克斯坦的投資,積極協調,籌備建設中塔現代農業示范園,從而增強棉花主業競爭力,爭取國際棉花市場話語權。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這更是給想要走出去的利華棉業吃了“定心丸”。2014年,中塔現代農業示范園建成并投入使用。“兩年多時間的境外發展,中塔現代農業示范園不僅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為公司創造了效益,還提升了新疆特色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張齊海說。到2017年,中塔現代農業示范園的建設已累計投入5.6億元,占地面積有40多萬畝,是塔吉克斯坦*的農業投資項目,也是新疆走出去的*農業投資項目。除了種植棉花外,園區還種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已形成從種子研發、農業種植到農產品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模式,具備健全的農機、農資服務、交通運輸、倉儲物流、烘干冷鏈等配套設施,并聯合國內多家企業共同投入境外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
作為“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前沿,新疆出臺一系列加快農業走出去的相關政策,扶持境外投資企業穩健快速發展:協調打通走出去企業的糧棉油資源回運通道,為國內市場補充低價資源,緩解依賴高價進口的壓力。為走出去企業積極爭取中長期固定資產貸款,緩解農業企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壓力。組織相關上下游企業實地考察后,就近投資建廠開展深度合作,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達到整條產業鏈走出去的效果。加強科研力量的投入,根據企業需求,組織科研力量及時跟蹤項目進展情況,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研發棉花產業大數據軟件,定期收集國內外棉花種植、加工、紡織、服裝整個產業鏈的各項數據和相關需求數據,為企業生產提供決策依據。
截至2017年,利華棉業已經在塔吉克斯坦建設了現代化、標準化的高產農業種植園區2.4萬公頃(36萬畝),配套修建了大型揚水站、渠道等水利設施、大型噴灌設施、電力設施、道路交通設施、職工生活基地、農產品儲藏及加工基地等,并配套了370余臺(套)現代化大型農耕作業機械。同時,建成年加工2.5萬噸皮棉的國際先進水平棉花加工廠1個,年加工2.5萬噸長絨棉加工廠1個,2萬噸稻米加工廠1個,3萬噸小麥面粉加工廠1個。
“我們正在以中塔現代農業示范園為踏板,積極布局美國、澳大利亞等棉花主產國的農業投資工作,以期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國際棉花市場中為新疆棉花爭取更多話語權。”張齊海充滿信心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