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200畝的無籽西瓜地,今年能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說這話時,大慶市大同區祝三鄉平橋村黨支部書記呂鵬底氣挺足。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平橋村想實招、干實事,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重要保障。大同區堅持“村級主導、市場主體、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探索實施“三三四四”增收模式,用14個實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各村家底越來越厚實。
創辦“三類”經營主體,發展自主經營型集體經濟。
大同區結合市場需求,培育壯大多種經營主體,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
興辦經濟實體。充分利用集體資金、資產優勢,領辦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特色養殖等經濟實體,把奶山羊養殖定位為立區產業,由林源鎮長發村、高臺子鎮七撮房村、太陽升鎮委什吐村、老山頭鄉永太村分別成立4家養殖有限公司,整合*扶貧、鄉村振興、扶貧貸款等資金,建設4個養殖基地,收益用于貧困戶分紅和壯大村集體積累。
領辦合作社。鼓勵和支持村級組織領辦合作社,采取自主、合作、入股等經營方式,增加村集體經營收入。高臺子鎮爭取省、市鄉村振興政策資金,由羊草溝村集體成立農機合作社,對全鎮10萬畝玉米秸稈進行打包銷售,實現了集體增收。
創辦服務組織。成立服務外包公司,為周邊企業提供油罐清洗、物資裝卸等服務;成立家政服務公司,組織村民進城區提供護理、保潔等服務……鼓勵村集體發展各類服務組織,各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增加了村民和集體收入。
發展“三項”增收產業,發展項目開發型集體經濟。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大同區依托各村自然資源優勢,按照“選準長效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精品產業”的思路,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選準項目。
引進光伏項目。利用鹽堿地、廢棄地等,引建光伏發電項目,通過收取用地租金、按比例分紅等增加集體收入。目前,祝三鄉日新村、老山頭鄉老山頭村、雙榆樹鄉新華村和向陽村的光伏項目均已落地,征地補償金極大增加集體經濟積累。
發展農村電商產業。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要,把產品銷售放在“線上”。林源鎮長林村集體創辦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通過線下體驗、線上訂購、代理銷售農產品等,使村集體獲得收益。
發展農特支柱產業。祝三鄉面粉、雙榆樹鄉小米、大同白芍……如今,這些品牌已經在市場叫響,特色種植村數量逐年增加。大同區圍繞鄉村資源優勢,打造*的本地品牌,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
實施“四種”經營模式,發展資產經營型集體經濟。
大同區抓住產權制度改革有利契機,明確資產資源權屬,通過實施“四種”經營模式來增加集體收入。
招商發包模式。對優質資產進行公開競價,將閑置資產改擴建定向發包,使集體收益*化。大同鎮一村對村屬商服、航天科技示范園區棚室進行競價發包,通過租賃果蔬批發大市場、保鮮庫,實現村集體持續穩定增收。
入股分紅模式。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產業能人”的合作發展模式,以集體所有的土地、水面、棚室等資產資源為基礎,采取折價入股、合作開發、收益共享等方式,增加集體經營收入。八井子鄉長安村借助該模式,拿出一部分集體棚室入股到果蔬種植合作社,讓村集體收入有了保證。
自主經營模式。對特色產業優勢明顯、村“兩委”班子帶頭致富能力比較強的村,以村集體資產資源為基礎,選擇優勢品業項目進行自主經營。太陽升鎮葡萄花村把小學閑置校舍作為生產車間,種植食用菌3萬多袋,收益進入村集體,作為專項扶貧資金。
資源開發模式。開發利用荒坡、集體空閑地等集體資源,通過發展特色種植、實施鹽堿地改良等措施,增加集體有效資產和經營收益。
發揮“四類”資金作用,發展投資促進型集體經濟。
強健村集體經濟,資金不可或缺。大同區通過爭取和整合各類資金,引建長效增收項目,提升了村級組織“造血”功能。
用好扶持資金。利用好上級扶持資金,通過提供啟動資金、貸款貼息等方式,重點扶持村集體創辦企業、領辦專業合作社和發展特色種養殖項目。
用活扶貧資金。把產業扶貧和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全區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建設各類扶貧項目12個,在實現全面脫貧后,將進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機制,使村集體持續獲得產業收益。
爭取政策支持。爭取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土地整理等投資項目,增加集體資產,提高集體經營收入。
吸引社會資金。動員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鄉村發展,洽談引進涉農企業投資興業,合作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