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是保障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路網狀況的顯著改善,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基礎保障。為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云南省按照相關指示要求,立足自身實際,逐步消除了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讓“四好農村路”打開了鄉村幸福門。
地處云南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的云南瀘西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交通的閉塞曾經嚴重制約著當地的發展。都說“要致富先修路”,可錢從哪兒來成了一個大難題。通過想方設法,“十二五”以來,瀘西爭取項目資金5億余元,建設了農村公路800余公里,在縣級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勒緊褲腰帶”發展交通,通過“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推行“部門項目打底子,交通項目鋪面子”辦法,整合國土、發改、財政等部門項目進行公路建設。現已經實現了自然村通暢率、公路列養率、路政管理覆蓋率、硬化公路綠化率、鄉鎮客運站建成率、建制村客運招呼站建成率、建制村通客車率、建制村通郵率8個*,這對一個貧困縣來說實屬不易。
在云南東山梁子上,坐落的是瀘西縣兩個高寒貧困山區鄉之一的向陽鄉。幾年前,當地農特產品藏在深山運不出,山里人出行也困難。大橋村村民李永能說起以前直搖頭,這幾年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家里的蔬菜、瓜果和豬羊再不愁運不出去,還有商販直接上門收購,價錢給得還不低。
當年,向陽鄉大沙馬村老黨員趙維華得知修路占到他家的地,沒有任何補償。他說,全村群眾吃盡了道路不通的苦頭,占多少都樂意。正是有了趙維華這樣不計補償,只求修通致富路的黨員和群眾,當地農村公路創造了“瀘西速度”。“資金不足人力補,機械不足騾馬上”“政府為我修路,我為修路出力”的思想植根在大家心中。
通過努力,一條條鑲嵌在瀘西大地上的農村公路,讓曾經偏僻沉寂的鄉村煥發出希望和活力。通了水泥路,當地的特產高原梨早上還掛在樹上,下午就能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超市里,產值也翻了幾個倍。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開啟了當地鄉村振興新征程。“十二五”以來,共有省內外34戶農業龍頭企業進駐瀘西,帶動3。4萬戶17。2萬人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瀘西生鮮蔬菜直供杭州G20峰會,“果、菜、藥、花、畜”五大產業綜合產值突破70億元。瀘西的縣域經濟指標在綜合考評中進位55名,排名第21位,2017年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5。09%降至1。16%。
云南瀘西縣委書記王家林坦言:“縣鄉相聯、村組相通、區域一體、四面環合的農村公路網絡,構筑了群眾增收致富的坦途。”從高空俯瞰,一條條寬敞平坦的公路不僅成了當地群眾的“幸福路”“致富路”,更徹底改寫了當地“找婆家先看路”的歷史。
受益于農村公路的通暢,瀘西縣所處的紅河州百萬畝高原特色農業以星火燎原之勢遍布南北。南部貧困縣元陽、紅河抓住機遇,引入了企業帶動發展;開遠市開展了高效現代農業園建設;建水縣坡頭鄉太平村委會咪村民再也不用擔心農產品沒銷路爛在地里;元陽縣乘著哈尼梯田申遺成功的東風,建成了生態、文化旅游觀光的*線路,一條條風景路、生態路、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比比皆是。
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14077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提前兩年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有針對性地實施一批扶貧路、資源路、產業路,有力帶動了沿線特色種養業、農村電商、客貨運輸、鄉村旅游等產業的發展。
云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王云山介紹,未來將繼續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加快農村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提升農村交通運輸普遍服務能力,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提高農村公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所有縣道四級以上等級公路達到90%,實現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制定率,“路長制”覆蓋率,農村公路列養率,建制村通客車率、通郵率均達*,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AAA級及以上縣超過95%,基本建成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農村物流網絡。
按照規劃,2018年至2019年云南將分步實施27個深度貧困縣50戶以上不搬遷自然村通硬化路31000公里。用三年時間,完成“直過民族”地區、沿邊地區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25000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7000公里,徹底改變貧困地區出行難的瓶頸問題。云南還將把農村公路與農村產業基地、旅游景區、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等產業項目組合開發,加快推動“交通+旅游”“交通+產業”“交通+互聯網”等模式的深度融合,構建綠化景觀與自然生態相結合的農村公路生態綠化體系,通過健全縣、鄉、村三級管養體系,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常態化發展。
“今年年底,云南將力爭實現每個州市都有‘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每個縣都有‘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每個鄉鎮都有‘四好農村路’示范村。”王云山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