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安徽凌笪:藍莓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安徽凌笪:藍莓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農業網   時間:2018/8/21 14:16:00  來源:今日郎溪  閱讀數:444

  近年來,凌笪鄉立足自身實際,以產業發展為引領,積極引進特色企業,大力打造藍莓產業示范基地,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符合鄉情、獨具凌笪特色的扶貧新路。

  在凌笪鄉藍莓產業扶貧基地,這些天,來自獨山村的貧困戶正在抓緊時間清除藍莓里的雜草,架設滴灌管道。“我有時間就在藍莓園里做工,從事打除草劑、采藍莓、修藍莓枝、下肥料等工作”,正在除草的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獨山村村民朱金花告訴筆者,現在隨著藍莓產業扶貧基地的發展壯大,我們就業的機會會更多,收入還會更多。

  在另一旁的智能化溫控大棚里,工人們正在加緊作業,為即將投入使用的溫控大棚進行*后的裝修。據介紹,該項目占地面積3682平方米,配有水簾、風機等調溫系統、電動遮陽系統等,項目總建設資金275萬元。目前,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

  凌笪鄉藍莓產業扶貧示范基地依托重點農旅項目伍員山水農業公園合作共建該項目總規劃面積約為1.2萬畝,目前一期已完成藍莓基地建設2000余畝、有機水稻基地建設1000余畝,建成伍員山脊接待中心、特色藍緣民宿、智能化觀光溫控大棚等配套旅游設施。伍員山水農業公園是一家以現代農業和休閑旅游為主的企業,主要從事藍莓、有機水稻和蔬菜等高效農作物種植加工和生態旅游觀光,公司藍莓和大米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被評宣城市農業龍頭企業。

  在脫貧攻堅中,伍員山水農業公園過“三變”試點帶動藍莓產業發展,同時與侯村村、王橋村、下吳村等三個貧困村整合項目扶貧資金260萬元,合作建設經營智能溫室大棚項目,每年會有20.8萬的扶貧資金的回報, 每年基地采摘、除草、旅游餐飲、基建維修等都需要400多人務工,年增加群眾收入450余萬,帶動貧困戶209戶就業,同時貧困戶可以通過土地入股、三變分紅的方式,村民們還可獲得“雙豐收”。獨山村村民王國兵告訴筆者,他家在藍莓基地八畝多的水田,作為土地入股一年有五千多塊錢的入股分紅,貧困戶入股補貼六七百塊錢,同時山林作為三變改革的集體資產也能能分到一千多塊錢。

  2018年,凌笪鄉藍莓產業扶貧基地成功承辦了集觀賞、采摘、游玩為一體的郎溪縣首屆藍莓節,客流量達1萬人次。與此同時,還積極發展民宿經濟,讓學校變客房。2016年,伍員山水農業公園將原獨山小學閑置的教室改建成17間獨具特色的民居體驗館,接待了上海、杭州、無錫等地游客,讓外地游客充分體會吃、住、玩為一體的鄉村游的樂趣。

  據了解,凌笪鄉將進一步加大基地建設步伐,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藍莓種植為特色產業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訂單、資金入股等方式,擴大種植的規模,同時以該基地為模板,不斷擴大示范效應,引導周邊或其他貧困戶將土地、山場、水面等資產入股流轉給公司,實現夸區域產業聯動,助推全鄉貧困戶增收致富。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企業發展需求,通過“三變”改革,鼓勵貧困戶以土地、水面、房屋等要素資源與藍莓園產業基地做好結合,來提升農民財產獲得性收入,同時結合藍莓園在用工方面通過鄉村兩級來組織統一的用工平臺,與藍莓園產業基地做好對接,讓周邊群眾特別是貧困戶通過務工來獲得收入。”凌笪黨委副書記史鐵軍說道。

  凌笪鄉將形成形成以藍莓產業扶貧基地為引領,黃白茶、青蝦等基地為主體,每個基地帶動200戶左右貧困戶增收致富,10個村全部建成“一村一品”產業專業村,實現“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鄉村產業振興新局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