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北京市農委獲悉,北京市發改委、市科委、市財政局等14個部門聯合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政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服務和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民當股民,分享全產業鏈收益。
據了解,近期市農委聯合市發改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14個部門,下發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服務和適度規模經營,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規模經營效益和發展質量。
《意見》提出,全市各區要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統一采購、開展植保和組織銷售等產前、產中和產后等環節,積極為承包農戶開展多種形式的生產服務,通過統一服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在農戶有意愿且具備條件的北京平原地區和部分山區村,村集體經濟組織可通過領辦或者參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將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折股量化,引導農戶自愿入股,集中連片統一整理農戶確權土地,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經營或委托其他主體經營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加快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所得收益按股分配。
北京市將穩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提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引導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同等條件下,按照流轉程序,優先流向本鄉鎮域范圍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意見》還明確,北京市鼓勵采用土地股份合作、互換并地、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有效途徑。對達到適度經營規模標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區將給予重點扶持。具體參照標準為:糧食生產150畝左右、蔬菜生產30畝左右、鮮果生產50畝左右、綜合經營的各類園區100畝左右。并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數量和成效,作為相關財政支農資金和項目審批、驗收的重要參考依據。全市鼓勵將財政資金,特別是低收入幫扶資金投資形成的經營性資產,量化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后,以自愿入股等方式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農戶共享發展收益。
到2020年,力爭實現北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支持體系更加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平、適應市場能力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不斷提升,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不斷創新,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和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