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從廣袤荒蕪的戈壁灘上,到日光大棚里,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喜悅。”30歲的甘肅張掖市臨澤縣返鄉創業青年安星,在一年四季都郁郁蔥蔥的日光大棚里如數家珍。經過近年種植人參果取得成功,今年他將在戈壁灘上再建30座大棚,通過“認養模式”嘗試“南果北植”,發展休閑采摘。
2013年,理工科出身的安星在城市工作兩年后決定“回鄉發展”。他的*座日光大棚是從同村人手里低價轉接過來,但并未延續西紅柿、辣椒等當地普遍種植的蔬菜,而是別出心裁地選擇了較為陌生的人參果。去年以來,大棚里還新添了藍莓、芒果等熱帶水果。
“大棚里的溫濕度與南方氣候比較相似,所以想在這種小環境里把南方的水果移植過來。”安星近日說,相比已經較為成熟的人參果種植,目前“南果北植”仍處于引種試驗階段,加之這方面在河西走廊地區做的人還較少,市場空間也比較大,以后還會繼續推廣“認養模式”。
大棚里種植著500多株碩果累累的人參果樹,有近一半都被人“認養”,并掛上紙牌附有認養客戶的相關信息。“正是這種模式讓我擺脫了困境。”他說,剛開始人參果種出來沒有銷路,當地人以前也沒吃過這種東西,帶到集市上去賣,效果也不是很好。
安星說,后來找了一些喜歡吃人參果的游客,到大棚里來體驗采摘,把銷售地點固定下來,隨后通過網絡了解到相關認養的模式,結合作物的生長規律,通過親戚朋友們在各自“朋友圈”推廣了一下,效果還挺好,“認養每株120元,*終交貨時保底有25斤,現在經常會在微信群里與客戶互動,通知每株果子的成長情況。”
今年,臨澤縣官方給安星在戈壁灘上審批了230畝地,并給予了政策資金的支持,計劃修建30座大棚,主要做休閑采摘。
安星表示,經過兩三年探索,“認養模式”積累了一些經驗,之前考慮到大棚的經營規模,還預留一部分零售,但現在咨詢的人還是比較多,計劃進一步推廣“認養”,“客戶有時間就自己過來采摘,沒時間就送貨上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