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生產是促進現代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經過多年摸索累積和技術推廣,如今,常州47萬畝水產養殖面積中,有超過八成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多項標準化水產養殖技術在全省推廣。
立秋時節,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200多畝大閘蟹,將迎來*后*脫殼。由于持續高溫,蟹塘的水質監測工作尤為重要,*近,每周*的抽樣監測加密為每兩到三天*。
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劉亞楠說:“監測的指標有4種,一個是PH值、亞硝酸和氨氮以及溶氧,目前監測這個塘里的水質是比較清新良好的。”
事實上,蟹塘水質的各項指標,都有*的數據要求,一旦監測發現數據不達標,技術員就會采取相應手段調水。在這里,無論是蟹苗的投放密度、飼料漁藥的采購投入、包裝、捕撈等,都有數據和標準可循,*化養殖的成果是養殖出來的大閘蟹,規格和品質優良率更高。
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韓澤告訴記者,這個都是由技術人員多年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驗,通過每年都有的數據分析比對,來分析看哪個范圍值*,螃蟹生長的*。
目前,這種“用工業化思維來做農業”的現代理念,正逐步成為常州漁業生產的主流,也一定程度改善了傳統漁業“靠天吃飯”的局面。因為全生產鏈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化體系,也讓常州市的水產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技術推廣更加便捷。
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飛介紹說:“在全省范圍內做一個推廣,我們的農戶登記在冊的是263戶,面積是達到6萬畝左右,2018年下來應該是成倍的增長,因為大家通過跟著我們做生態養殖,也確實得到了很大的經濟收益。”
近年來,常州市農業部門通過組織宣傳培訓、現場觀摩等活動,大力推進漁業標準化生產工作。金壇水產站推廣的生態河蟹養殖模式,去年通過省級地方標準,現在在全省開始推廣;溧陽施行的蝦草連種模式,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也得到明顯提升;市水產站推廣的池塘工業化流水養殖,目前在建及運行的企業達到14家。今年,常州市還創新實施了水產標準化養殖視頻入戶工程,把水產養殖標準化拍攝成小視頻,讓廣大養殖戶易學、易懂、易操作。
市水產站站長馮軍表示:“2016年,常州市*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創建成功,建成了以河蟹、青蝦、四大家魚和團頭魴4個核心區和31個標準化市級示范基地,構建了以養殖環境、技術操作規程,包括投入品管理等核心標準化體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