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荔浦縣發揮民營企業優勢,以“同心·愛心基金”助學、“百企連百村”為平臺,壯大村集體經濟,全縣140多家企業與144個村(社區)結對子,通過開辦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為結對村的富余勞動力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捐資捐物超過1000萬元,進行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讓貧困戶人均增收超過400元。
“認窮親”“一對一” 結對壯大村集體經濟
貧困村的現狀是底子薄,后勁不足。為了讓全縣的貧困村、深度貧困地區集體經濟得以發展,荔浦縣因勢利導,制定了《荔浦縣民營企業走進貧困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實施方案》,出臺企業發展優惠政策,激發企村結對活力,推動企業與貧困村“認親”“聯姻”。
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子,重要的是將幫扶落實、落細到行動上。為此,荔浦縣鼓勵企業采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在33個貧困村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同時還建立起84個具有一定規模和示范帶動作用的生產基地,讓貧困戶通過加入基地種植農作物,走上產業發展脫貧的道路。
“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只是拋磚引玉,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荔浦各個企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創新探索走出了興萬家柑橘核心示范區“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業帶動模式、“公司+高科技項目+資產盤活”新坪鎮集裝箱養魚村集體經濟項目模式、“資源開發+企業”杜莫鎮采石場股份合作模式。
其中,步步高農資公司倡導成立合作社,吸收大塘鎮西隆、花崗、高岸三個貧困村入股,投入興萬家柑橘示范區建設。2017年西隆村分紅2萬元,花崗村、高岸村各分紅1萬元。2017年,桂林先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新坪鎮黃竹、清江、長灘、雙和、興義5個貧困村結對子,建立集裝箱循環水生態養魚養殖產業扶貧示范基地,預計*期產值40萬元,集體分紅20萬元,實現村民致富、集體增收的雙贏局面。
助脫貧幫圓夢 村企互助實現共同發展
“衣架加工車間開到了村里,足不出村就能實現就業,既照顧了老人小孩,打工錢也賺到了。”說起村企互助帶來的實惠,大塘鎮牛福屯村民莫紅艷深有體會。為了解決貧困村、貧困戶就業增收,荔浦縣近百家衣架廠在結對村建起了“成品初加工合作車間”,把車間設置在農村,讓農戶在家門口就業,形成了村企互促共進的局面。
“技術培訓、跟蹤服務、農商合作”的“成品初加工合作車間”開進貧困村,讓農戶不出村就獲得了工資收入。這讓荔浦看到了村企互助發展的前景。為此,荔浦縣以此為基礎,高起點打造扶貧產業園,讓23家企業入園招工,解決了3650人的就業,其中395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占產業園內就業總人數的10.8%。
在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的同時,荔浦民企還加大了對貧困戶的走訪力度。據統計,兩年多來,民營企業共慰問特困戶150多戶;大塘鎮民營企業負責人與商會籌資2萬多元,對聯系的5戶貧困戶常年跟蹤,幫助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困難;電商企業還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種苗、資金和技術。荔浦縣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25個貧困村建立了網店,2017年為農戶銷售農產品500多萬元。
在幫扶過程中,企業還致力于改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支持當地美麗鄉村建設。
“幾萬元的資金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盼望已久的太陽能路燈終于有了著落。”近日,荔浦縣茶城鄉村民很高興,過去摸黑不敢出門的日子,隨著太陽能路燈的安裝而一去不復返了。茶城鄉基礎設施的改善,得益于桂林智仁食品有限公司的幫扶。
這只是荔浦縣企業幫扶和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在幫扶過程中,荔浦縣大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支持20多萬元,幫助貧困村進行道路、路燈安裝建設;桂林智仁食品有限公司支持10萬元用于高岸村道路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企業負責人看來,將產業發展的基地放在農村,打造良好的生態發展環境,實現企業發展、幫助村民脫貧、打造美麗鄉村,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村企互助實現了共同發展。
在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的同時,荔浦縣還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優勢,成立了“同心·愛心基金”,致力于教育幫扶。據統計,“同心·愛心基金”目前已籌集資金50多萬元,發放資助資金30多萬元,200多名貧困學生受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