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畢業,當大部分人選擇留在機會更多的城市中奮斗時,農村娃李華不顧家人反對又回到農村。他扎根農村6年,承包上百畝土地,建立起蔬菜種植基地,靠著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和全新的管理銷售理念,種出了可以生吃的冬瓜,帶村民致富增收,成了村民眼里了不起的“瓜農”。
李華展示基地里種植的“水果冬瓜”
父母反對 “秀才”種地困難多
今年30歲的李華家住重慶市璧山區南面的健龍鎮,他現有的140畝基地,卻在璧山北面的大路街道高拱村,離家有60多公里。
“你要種地,要自己創業,可以,那就不要回來了!你也不要在我這里種,你自己走遠一點!我看都不會來看你一眼!”李華告訴筆者,這是他父親當年的原話,回鄉創業,他的選擇遭到父母極力反對。就這樣,李華被父親趕出了家門,他感受到了父親言語中的失望,家里好不容易出個大學生,卻要回家種地。
李華為了證明自己,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他說:“我成長在貧困的農村家庭,深知農民的不易,很多人耕種一輩子卻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我回農村,就是要運用所學知識建立一套好的模式,讓像我父母一樣的老一代農民能夠真正在土地上面掙到錢。”
2012年10月,李華帶著自己在大學做生意賺下的幾萬塊錢,到璧山區大路街道高拱村租下30多畝地,嘗試種植番茄、黃瓜、苦瓜、茄子等蔬菜。“當地村民看我是才畢業,面孔稚嫩,吃不了苦,不信任我,大多不愿意到基地上班。”李華回憶,人手不夠時,只有自己向老農民請教經驗后硬著頭皮上,夏天早上5點起床送菜搬貨,下午4點后才有時間吃飯;冬天半夜裝菜,幾個小時下來往往手都凍得沒有了知覺。
當時,種出來的蔬菜產量不夠,品相也不好,還經常被人取笑是 “不會種地的秀才”。因此,創業*年,李華虧光了所有積蓄,一起創業的伙伴也選擇離開,還欠下不少外債。緊接著,2015年,蔬菜價格下跌,對于根基還未穩固的李華來說,無疑又是一場晴天霹靂,而他只能眼睜睜看著滯銷的蔬菜爛在地里或賤賣給商販。
堅守夢想 他帶村民一起致富
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李華始終沒有放棄夢想,他空閑時就跑去別的蔬菜基地學習,再加上當地政府幫助,派了技術人員來指導,基地在生產管理和技術上慢慢完善起來,但一直未達到他理想的狀態。
李華總結幾年來種植蔬菜的經歷,他認為,傳統蔬菜種植存在一定的風險,種植戶收益沒有保障,受市場行情波動大,無規律可循。
“從去年開始,基地種植產品進行了結構調整,全部種植瓜類,并引進種植了可以生吃的冬瓜。”李華說,因為瓜類耐儲存,便于運輸,還可以線上銷售。如今,“水果冬瓜”成了基地的“明星”產品,這種冬瓜比普通的冬瓜個頭小,全身是綠皮小絨毛,但削皮后可以直接生吃,味道和黃瓜相似,一點都不澀,口感脆甜多汁,營養價值高,20元一公斤很受市民歡迎,另外還有幾十畝南瓜,也帶來了不錯的收益。
2016年,李華成立了“重慶一粒粟種養股份合作社”,同時還建立了網上淘寶店鋪,將蔬菜陸續進駐到重慶大型超市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去年該合作社經營收入達到了140萬余元,社員分紅30萬元。
李華的夢想在140畝土地上逐漸得以實現,他更是實現了帶動家鄉村民共同致富的愿望。在基地工作多年、年近七旬的村民吳朝華只是其中一個縮影,他流轉了3畝土地給合作社,每年有土地租金收入,他還在基地里打工,每月還有近2000元收入,農忙時,能為周邊30多位村民提供工作。
對于基地未來的發展方向,李華表示,將繼續種植原生態產品,推廣“水果冬瓜”這一品牌產品,進一步做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方式,并打造更加專業的團隊,通過合作社平臺,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