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用“親土1號”省錢還增產
用“親土1號”省錢還增產
農業網   時間:2018/8/24 8:47: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714

  近日,親土種植狀元選拔賽啟動會暨涼州蔬菜產業發展農民培訓會在甘肅省武威市舉行。來自武威市涼州區的3000多位蔬菜種植戶來到了現場,共同見證親土種植在武威的落地。

  甘肅是我國“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是西北內陸出口蔬菜重點生產區域、西北溫帶干旱及青藏高寒區設施蔬菜種植重點區域。每年的6月~9月,武威市出產的高原夏菜有力地支撐了南方蔬菜市場的不足,銷路廣闊。

  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土壤板結硬化、土傳病害嚴重困擾著當地菜農。涼州區羊下壩鎮七溝村三組的大棚西紅柿種植戶盧文說:“我種大棚西紅柿已經有7年的時間了,土壤板結、葉面發黃、莖稈瘦弱、病害多、死苗多等問題逐漸暴露了出來。”

  前幾年,盧文就想著提高自家西紅柿的品質與產量,而他也先把這勁頭用在了施肥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幾乎各種各樣的肥料他都嘗試過,而且肥料的用量也越來越大,可這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使得土壤問題逐漸突顯。而筆者了解到,像盧文一樣,當地飽受土壤問題困惑的種植戶不在少數,他們都在盼望一個良方,來改變當前蔬菜種植的不利局面。

  在農技人員的幫助下,今年6月下旬,盧文在遭遇重茬障礙的1畝西紅柿大棚里,用上了“親土1號”土壤改良方案,使用后效果明顯。周邊的種植戶得知以后,也紛紛跑到他家的田里去一探究竟。

  “葉面厚綠沒得說!”“莖稈真粗壯!”“表面光澤度好,上色也勻實!”種植戶們紛紛贊嘆。“不僅如此,用了‘親土1號’,土壤也疏松了,透氣好、發根快、扎得深。”盧文說,與以往的施肥習慣相比,采用“親土1號”土壤改良方案后,每畝種植成本節省了100多元。

  同樣,來自涼州區永昌鎮中溝村的菜農張萬鑫也深有感觸。“不說別的,就說這價格,采用‘親土1號’土壤改良方案后,西紅柿每公斤賣價要比市場平均價高出0.4~0.6元。”張萬鑫給筆者算了一筆經濟賬,過去沖施*水溶肥,肥料成本在230元左右,而用“親土1號”后,沖施*只需100元。從全年來看,過去每畝用肥成本在2500~3000元,而現在只需1000~1500元,而且西紅柿的品質也提升了不少,真正做到了提質又增收。

  為什么會有這么好的效果呢?來自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試驗室的農技專家王德貴解釋稱,“親土1號”產品對癥下藥,具有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豐富根際微生物、激活土壤有益菌、調酸堿、補充土壤有機質、提高肥效等效果,“一站式”破局土壤問題,幫助農戶提質增效。“土壤是作物生長的基礎,要想提高西紅柿產量與品質,首要任務就是要改良土壤,向土壤中補充有機質,提高土壤有機營養,讓西紅柿根系在空隙較大的土壤中生長。土壤健康了,作物病害也會隨之減少,而‘親土1號’的施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他說。

  “過去,我每年都主推十幾個品牌的農資單品。今年初步推廣‘親土1號’后,效果特別好,今后我要改變過去的經營策略,重點推廣‘親土1號’!”涼州區農資經銷商周武昌激動地說道,像這樣重點主推一個品牌,也是他干農資10年來的*次嘗試。

  據涼州區“親土1號”總代理俞天明介紹,今年涼州區已經有大約1/7的蔬菜地用上了“親土1號”土壤改良方案,他計劃未來3年內,把“親土1號”的服務面積推廣至一半以上。

  萬物土中生,土壤是生命的搖籃。用了“親土1號”,武威菜農真正感受到了種地先養地的重要性,一場改變傳統種植的變革正在悄然興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y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